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
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
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
复用前韵
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
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
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
赏析:
第一句:“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
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放逐之后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动荡,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第二句:“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心如止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坚定,”陶月”则暗示着诗人对自然和月亮的向往和热爱。而”身似虚舟”则象征着诗人的漂泊和不定,”但逐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句:“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
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云路”象征着高远的天空和无限的可能,”飞鸟倦”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而”山盟”则象征着坚定不移的承诺和信念,”白鸥同”则表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
这句诗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管城”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或出生地,”乏封侯骨”则暗示着诗人在世俗的眼光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人道中书却不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