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渐如带,扁舟渡亦艰。
山空翠屏浅,荻老雪花残。
立马寒烟际,登楼霭暮间。
严闉促回辔,吏隐乐终悭。

【注释】

十月:农历十月。

暮:傍晚的时候。

延寿阁:即北固山的延寿塔,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

湖水渐如带:湖水渐渐像一条细带子一样。

扁舟渡亦艰:小船上渡水也感到困难。

翠屏:青绿色的屏风。

荻(dí)老雪花残:芦苇已干枯,雪花已融化。

立马寒烟际:站在马旁,看到寒烟中的景象。

严闉(yin qu):城楼,城门。

回辔(pèi):掉转马头。

吏隐乐终悭(qiān):官吏隐居,乐趣少,钱财也不充裕。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登北固山的延寿阁时,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悲愤和抑郁之情。全诗写得跌宕起伏,波澜起伏。首句“湖水渐如带”起势不凡,“扁舟渡亦艰”承之而转折,“山空翠屏浅”则又顿挫开合,“荻老雪花残”一语双关,既写景又抒情,“立马寒烟际”又以景收束,“登楼霭暮间”又复启新意,“严闉促回辔”又点出题面,“吏隐乐终悭”则以议论作结。

开头两句写登临所见:湖水渐渐涨起,仿佛是一条细细的长带,小船难以通过,渡水也很吃力。这两句用比喻手法,把湖水涨起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生动。诗人登上延寿阁,放眼望去,只见远处湖波粼粼,水光连天,近处湖水缓缓地涌向岸边,船儿艰难地前行,这景象使人顿生愁绪。

三、四两句写远望所见,山色空蒙,翠屏若现,但见芦花已枯,雪花飘散。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飘落的芦花比作是雪花,形象而贴切,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

五、六句写近观所见,诗人站在高高的马边,只见寒烟袅袅,笼罩着整个山林;再抬头仰望,只见云雾缭绕在楼阁之上,笼罩着整个天空。这两句写景细腻入微,层次分明,把登临北固山的壮丽景色描绘得十分动人。

七句“立马寒烟际”,紧承上文,写诗人伫立在马旁,观望四周的景色,只见寒烟弥漫,笼罩着整个山林。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视野宽广的特点。

八句“登楼霭暮间”,承接前面的内容,写诗人登上楼阁,眺望四周的景色:天色渐晚,云气蒸腾,笼罩着整个天空。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间推移的特点。

九句“严闉促回辔”,承接前面的内容,写诗人回到城门,城门紧闭,车马不能通行。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环境变化的特点。

十句“吏隐乐终悭”,承接上面的内容,诗人想到自己仕途坎坷,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禁感慨万分。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思想感情的变化。

最后一句“严闉促回辔”,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的自勉之语。这句诗意思是说:回到城门,城门却紧闭,车马不能通行,我只得赶快掉转马头离开这里。

整首诗写景叙事都很有层次感,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层次分明。诗人从湖水涨起写起,到登上山顶、俯瞰全城,再到城门紧闭、掉转马头离开,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起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