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庭残月在,江郡鼓声初。
秋气满南国,晓云高太虚。
负霜鸿翼健,含雾橘花疏。
此景无人共,朝阳入敝庐。
【注释】
半庭:一半的庭院。残月:指月亮已经残缺。南国:指南方国家。太虚:指天空。负霜:负着露水。橘花:橘子花。朝阳:早晨的阳光。敝庐:破败的茅屋。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秋晓独游山中,观赏美景,但无人与共,只有朝阳入窗的孤独之感。
开头两句“半庭残月在,江郡鼓声初”,写诗人在秋晓之时来到江郡,发现庭院里还残存着半弯新月,江郡的鼓声刚刚响起。这里的“残月”和“江郡鼓声”都暗示了秋高气爽、天朗星稀的天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气氛。
第三句“秋气满南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所说的“秋气”既指秋天特有的凉爽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满南国”这一表述还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四句“晓云高太虚”,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所注意到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晓云”指的是清晨的云彩,它们飘浮在高空之上,与碧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负霜鸿翼健,含雾橘花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这里的“负霜”是指鸟儿背负着露水,翅膀显得更加强健有力;“含雾”则是指花朵上沾满了薄雾,显得朦胧而朦胧。这两个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最后两句“此景无人共,朝阳入敝庐”。诗人感叹自己所见的美景无人相伴,只能独自欣赏。而当他抬头仰望天空时,却看到了温暖的阳光洒进自己的破旧茅屋,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他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秋晓时分独自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入表达,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