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台无镜亦无尘,云何去现句文身。
只有华严八千偈,酬对毗那彼上人。

【注释】

复阇黎(jū èr lí)寄示龙兴(hú xīnɡ)举老(zhǔ lǎo)唱酬书一偈还之:复阇黎寄给我一首唱和的诗,让我回复。阇黎,佛教语,意为佛门的僧人、居士或在家信众;复,回复;寄示,寄来;龙兴,山名,今四川彭山县西。举老,指僧人,举,同“巨”。唱酬,即答谢。书,书信;偈,诗歌。

无台无镜亦无尘,云何去现句文身:没有寺庙也没有镜子,哪里还有去显现句文身的地方呢?句文,指佛像,是印度传入我国的一种造像艺术。

只有华严八千偈,酬对毗那彼上人:只有华严宗的教义有八千卷经文,来酬答毗那上人的教导。毗那,梵语的音译。上人,指受教者。

【赏析】

《无台无镜亦无尘》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景抒情,以议论开篇;后两句则直接表明了观点,并把话题引向了对佛教教义的评论。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的前两句写景抒情,以议论开篇。首句“无台”二字,直承“无垢”,说明“无垢”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内在的,而是“外境内澄”的境界,即禅宗所讲的见性成佛。第二句“无镜”,与“无台”相应。在禅宗看来,心外无法可求,因此,“无台”也就无所谓“无镜”了,而“无镜”又正是“无垢”的表现。第三句“亦无尘”,紧承“无台”而来。既然“无台”,当然也就没有“尘”,也就是说,“尘”既不是“台”,又不是“镜”,更不是“无垢”。这样,作者就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无垢”的含义。

诗的后两句直接表明了观点,并把话题引向了对佛教教义的评论。这两句诗用一个“云”字将前两句的意思绾结起来。既然“无垢”是“外境内澄”,那么“去现句文身”也就是“外境内净”。因为,如果去显扬句文身,那就不是真正的“去现句文身”,而是有意炫耀、张扬,这是“外境”;既然“去现句文身”就是“内乱”,“内乱”也就是“内惑”,所以也就不是“内澄”,而是“内乱”。既然如此,那么“外境内澄”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引出了诗的最后两句。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两个“只有”将问题引向深入。前一个“只有”是针对“云何去现句文身”而言的,意思是说,去显扬句文身是没有意义的;后一个“只有”是针对“华严八千偈”而言的,意思是说,华严宗的教义才是有意义的。这两个“只有”,一前一后,相得益彰。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它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看法,既表现了诗人对禅宗学说的赞同和支持,也表现出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