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三叩略从容,感激聊酬大耳公。
常日驱牛趁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
【解析】
“柴门三叩略从容,感激聊酬大耳公。常日驱牛趁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的意思是我敲门三下,主人稍稍迟疑了一下才开门,我因感激之情而与他闲聊。平日里,他驱赶着牛群,趁着春天的雨天赶路。在众人面前他从不显露出英雄本色。“柴门”是借指主人的居所,“三叩”指诗人多次敲门。“稍迟疑”表现了诗人的谦恭。“感激”表明诗人与主人有深厚的感情交往,并得到对方的礼遇。“大耳公”是作者的自谦之称,“酬”即酬谢的意思。“常日”“人前”两句说平日里,他驱赶着牛群,趁着春天的雨天赶路;在众人面前他从不显露出英雄本色。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这位大耳公是一位勤劳、朴实的人。“略”是稍微的意思。“感激聊酬大耳公”一句中的“略酬”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大耳公的敬重,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答案】
示例:
读通鉴杂兴(其一)①
李纲(1083-1140)北宋末年抗金名将,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字君陈,相州(今河南安阳)人。绍兴年间进士及第,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仆射等职。靖康之变后,力主抗金,曾联络太学生上书反对迁都洛阳。后被秦桧诬陷为谋反罪,于绍兴和议期间被迫贬谪。宋末,任枢密使、都督江淮路军马,组织义军勤王,旋遭投降派排挤。宋亡后,隐姓埋名,退归故里。著有《梁溪漫志》、《靖康传信录》等。
②
读通鉴杂兴(其二)
张孝祥(1132-?)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号于湖居士,又号“定巢词客”。汉族,临湘郡(今属湖南)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登进士第,曾任起居舍人。因主张坚决抗击金兵,触怒秦桧,被罢免回乡。此后数年闲居乡村。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复出为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武昌知府。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张孝祥再次被劾落职,退居山阴镜湖。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晚年自号于湖居士。
③
读通鉴杂兴(其四)
岳飞(1103—1142),南宋初民族英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人。少年时代就立志报国,刻苦练习武艺。二十岁起投身行伍,从师学艺,曾参加过颍昌之战、郾城之战等战役,屡建战功。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02年),率岳家军收复建康,次年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宋高宗时被封为提举江州、镇抚司公事兼武昌太守等职务。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在朱仙镇大败金兀术率领的大军,取得胜利。但宋廷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
④
赏析:
《读通鉴》(通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记事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迄于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共294卷,一般分作294部,每部12卷,共300卷,另有目录2卷,总计30卷。《资治通鉴》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计1362年的历史。全书取材精审,叙事详明,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读通鉴·杂兴》,全诗分为四章,分别写了李纲和张孝祥的故事,其中李纲的故事较为详细,而张孝祥的故事较为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