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久已属神州,谁认歌楼作戍楼。
莫说关头兴废事,江山犹有石郎羞。
【注释】
鲸川八景:指卢龙(今河北卢龙)的八处名胜。
戍楼残照:指在卢龙的戍楼上看落日。
石郎羞:指唐朝将领石敬瑭。
【赏析】
《鲸川八景》是一首咏卢龙八景之作。卢龙,古称燕京,即今北京城。唐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出奔四川,太子李亨在范阳起兵反唐,拥立玄宗之子,是为唐肃宗,改称灵武,后迁于彭原(今甘肃庆阳),是为唐代宗,史称“大历之治”。唐肃宗至德元载(756)九月,肃宗即位,次年二月,封其弟李乾佑为卢龙郡王,并命其总领河北军事。卢龙节度使自此成为藩镇,而卢龙之地也从此割据一方,成为北方的一块独立王国。诗人以“鲸江”指代卢龙八景,从卢龙的八座名胜出发,写尽了当时卢龙的兴衰变化。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说卢龙的八景已经成了过去,而卢龙的归属也早已属于神州。“卢龙”,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神州”,指中原地区,这里泛指整个中国。“谁认歌楼作戍楼”一句说,如今人们不再把歌楼当成戍楼了,因为卢龙已经被划归朝廷管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藩镇了。“歌楼”与“戍楼”都是古代建筑的名称。“戍楼”是边防上的瞭望楼,用来观察敌人动向的;而“歌楼”则是供兵士娱乐和休息的地方,所以这里是指卢龙的边防设施。“谁认”二字,表明诗人认为卢龙已经不再具有那种割据一方、自成一体的特点了。卢龙的八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而卢龙的归属也已经由藩镇转为朝廷。
第二句进一步说明卢龙八景已经成为历史。这句中用“久已”表示时间之长,说明卢龙的八景已经存在很久了。“神州”一词在这里是借用典故,意指中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华北平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谁认歌楼作戍楼”这一句中的“谁认”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表明诗人认为卢龙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和地方了。“歌楼”与“戍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古代建筑的名称,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这里的“歌楼”是指歌舞娱乐的场所,而“戍楼”则是指驻守边疆的城堡。因此,这里指的是在卢龙的八座名胜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歌楼和戍楼。这些建筑物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它们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第三句继续阐述卢龙八景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这句中用“莫说”两个字来表达一种委婉的语气。“关头”一词在这里是指关键部位或重要关隘,它通常是用来比喻某个地区的重要位置或关键性事物。而“兴废事”则是指某个事物的兴旺和衰落,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地区或某个事业的变化和发展。这里指的是卢龙八景曾经有过兴旺发达的时候,但现在已经不再出现了。“江山犹有石郎羞”,意思是说尽管卢龙八景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山河依旧美丽壮丽,而且还有石郎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之骄傲。“石郎羞”是指石敬瑭这个英勇无畏的人。他曾经担任过卢龙节度使,后来又成为后晋的开国皇帝之一。石敬瑭在历史上以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著称,他曾经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他后来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成为了一个篡权夺位的叛臣,因此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和争议。不过,无论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功绩或罪孽,都无法否认他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