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之阳石坛东,下有亭亭太古松。

【注释】仙台:即蓬莱。东: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此指山之北麓。太古:远古。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赏析】“仙台之阳石坛东”,写在蓬莱山的南坡上,有块岩石叫做石坛,石坛的东面是仙台山。“下有亭亭太古松”,石坛的下面有一棵古老的松树,它长得又高又直,好像亭亭玉立一样。

首句写诗人登上了蓬莱山的仙台。蓬莱山是一座有名的名山,山上有许多古松、古塔和庙宇,景色非常优美。诗人来到仙台山时,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他站在山脚下,仰望着那巍峨的山峰,只见一片云海翻滚而来,似乎要与山峰相拥,又似要把整个天空都遮住。

第二句写诗人登上了蓬莱山,发现了一块石坛。这块石坛坐落在山南面,它的东边就是闻名遐迩的仙台。石坛不大,只有几尺见方,但十分古老。石坛的东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有一棵古老的松树,树干高大粗壮,枝叶茂盛苍翠,显得十分雄伟壮观。这棵松树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亭亭玉立,傲然独立,仿佛在告诉世人:这就是我们蓬莱山的标志,也是我们蓬莱山的骄傲!

第三句写诗人发现这棵松树后,不禁感叹起来。这棵松树生长在石坛下,它见证了蓬莱山的历史变迁。多少年来,它一直屹立不倒,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雪压,它都顽强地生存着。而如今,这棵松树却已经老了,它的叶子已经黄落了,枝干也变得枯瘦无力。这棵松树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它依然坚强地活着。这种生命力让人感到无比敬佩和赞叹!

尾句写诗人在赞美这棵老松之后,又想到了其他事物。在古代中国,人们常用“亭亭”来形容女子的身材修长婀娜。而“太古”则是指远古时代,也就是上古时期。这里用“太古松”来比喻这棵老松,说明它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同时,“亭亭”也暗示了这棵老松仍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