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疏见月痕,夜香烧了锁宫门。
琵琶不有愁人听,谁识声中是怨言。
注释:
杨柳枝上稀疏的枝条隐约露出月光的影子,夜香烧尽了锁住宫门。
琵琶没有引起愁人的共鸣,谁又能听出其中隐含着怨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妇女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月下宫女寂寞的生活情景,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广大宫女的悲剧命运。
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最后一句总结。
“杨柳枝疏见月痕”一句写景。杨柳树是古代宫殿常用的植物之一,在此处借以象征宫女居住的环境。“疏”字表明柳叶稀疏,说明环境荒凉。“见月痕”则表明月色清冷。
“夜香烧了锁宫门”一句写景,暗寓宫女们被幽禁的处境。“夜香烧了”暗示宫中已无人,“锁宫门”则暗示这些宫女被囚禁。
第三句“琵琶不有愁人听”,直接抒情,表达宫女们的愁苦之情。“琵琶”指弹琵琶的女子。“愁人”指的是那些与自己同样遭遇的人。这里既指那些被幽禁在深宫之中的宫女,也暗示那些与她们一样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女子。
最后一句“谁识声中是怨言”,进一步抒发宫女们的感慨。“谁识”即“谁能了解”,表示无人能够理解。“怨言”即抱怨的话,表示她们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抗议。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地揭示了宫女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同时,它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