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头见,适从何处来。
青春三月尽,黄艳一花开。
旧燕元相识,新鸦近与陪。
声声吟得好,未必乏诗才。

柳上见莺

杨柳枝头见到的,原来是从何处飞来的。

青春三月尽,黄艳一花开。

旧燕元相识,新鸦近与陪。

声声吟得好,未必乏诗才。

译文:
杨柳树枝头见到的,原来是从什么地方飞来的?
三月青春已经过去,黄色的花朵开始盛开。
旧燕曾经相识,新来的乌鸦也陪伴着。
鸟儿鸣叫声音美妙,但不一定缺乏诗歌才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通过对柳树、燕子、乌鸦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杨柳枝头见,适从何处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看到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杨柳枝条上的小鸟,或许是从远方飞来的。这里的“何处”,既指小鸟的飞行路径,又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二句“青春三月尽,黄艳一花开。”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三月青春已过,但春天的美好仍然持续。这里用“黄艳”来形容花朵的颜色,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句“旧燕元相识,新鸦近与陪。”通过对比旧燕和新鸦的出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燕子是春天的象征,旧燕的出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新鸦的出现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这里的“近与陪”暗示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最后一句“声声吟得好,未必乏诗才。”以诗人的视角看待周围的自然景物,认为鸟儿的鸣叫声虽然美妙,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没有诗歌才华。这里的“吟”,既可以理解为鸟鸣,也可以理解为诗歌创作。诗人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赞美。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鸟儿行为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