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也虽亡矣,但须铭此坟。
朝中寻故事,江外访遗文。
远思归流水,高风寄白云。
忠魂在斯否,义亦不忘君。
【注释】
蔡学士挽词 其二:
命也虽亡矣,但须铭此坟。
朝中寻故事,江外访遗文。
远思归流水,高风寄白云。
忠魂在斯否,义亦不忘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蔡学士写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蔡学士忠诚和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深沉的哀伤和无尽的敬仰。
“命也虽亡矣,但须铭此坟。”诗人首先表达了对蔡学士的哀悼之情,虽然蔡学士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希望人们能够铭记他的功绩和精神,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朝中寻故事,江外访遗文。”诗人接着描述了自己在蔡学士生前所做的事情,即在朝中寻找他的故事,江外寻找他的遗文。这些文字记录了蔡学士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缅怀蔡学士,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远思归流水,高风寄白云。”诗人用“流水”、“白云”等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他认为自己的志向就像流水一样永无止境,而自己的高风则像白云一样飘渺而坚定。这表达了他对蔡学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的追求。
“忠魂在斯否?义亦不忘君。”最后一句是对蔡学士的一种肯定和祝福。诗人认为蔡学士的忠魂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的灵魂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国君。这是对蔡学士的最高褒奖,也是对他一生所作所为的肯定。
这首诗以沉痛的情感、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蔡学士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修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