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对立著君三,山意无穷勿浪参。
静底规摹随处有,忙时事业个中涵。
移文肯为轻离北,采菊何尝索见南。
会取孔门仁者意,等闲风月不虚谈。

这首诗是苏轼为赵仁父(字仲谋)写的,写于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当时赵仁父任杭州太守,苏轼到杭州去拜访。

诗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寄题赵仁父两山堂
两山对立著君三,山意无穷勿浪参。
静底规摹随处有,忙时事业个中涵。
移文肯为轻离北,采菊何尝索见南。
会取孔门仁者意,等闲风月不虚谈。

注释

  • “两山”:这里指代赵仁父的两个山峰。
  • “立著君三”:指的是两座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要直插云霄。
  • “山意无穷勿浪参”:这里的“山意无穷”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和意境无穷无尽,而“勿浪参”则是不要随意去参悟或揣摩它。
  • “静底规摹随处有”:这里的“静底规摹”是指静静观察、体味自然,而“随处有”则表示这样的景象处处可见。
  • “忙时事业个中含”:这里的“忙时事业”指的是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而“个中含”则表示在这些忙碌的事情中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意义或智慧。
  • “移文肯为轻离北”:这里的“移文”是指书信往来,而“肯为轻离北”则表示即使要离开北方,也要保持联系和沟通。
  • “采菊何尝索见南”:这里的“采菊”是指采摘菊花的动作,而“索见南”则表示不需要特地去寻找南方的景色或事物。
  • “会取孔门仁者意,等闲风月不虚谈”:这里的“孔门仁者意”指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心,而“等闲风月不虚谈”则表示在闲暇时光中,也要注重修养品德和品味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山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认为,大自然的美景是无穷无尽的,不要随便去揣摩或参悟它;同时,即使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此外,诗人还强调了在闲暇时光中要注重修养品德和品味生活的重要性。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