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须是僻,君向数家村。
自以闲为乐,何嫌贫尚存。
碧波连草舍,白日掩柴门。
挂得一瓢在,风来应恶喧。

【注释】

①移家:搬迁家园。次韵:即和诗。刘明远:人名,生平不详。②君向数家村:你住在几户人家的村子里。③自以闲为乐:自己认为以悠闲为快乐。④何嫌贫尚存:为什么还嫌弃贫穷?⑤碧波连草舍:碧绿的水波与草屋相连。⑥白日掩柴门:太阳遮住了柴门。⑦挂得一瓢在:挂着一瓢水。⑧风来应恶喧:风吹来应该很安静。

【赏析】

这首诗写隐居生活。诗人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环境、情趣及心态,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隐居须是僻”。表明作者选择隐居的原因。他追求的是僻静的生活,远离尘嚣。这一句中,“隐居”二字作为主语,其余部分都是定语,修饰它。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第二句“君向数家村”,点出了隐居地点。诗人选择了数家人居住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鸟鸣虫唱,十分适宜隐居。这里的“数家村”并非简单的几个人家,而是指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是诗人理想的归宿。

第三句“自以闲为乐”,进一步强调隐居的乐趣在于闲适自在。诗人将隐居生活视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不是苦行或逃避。

接下来三句分别写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三个具体方面:一是环境的优美;二是时间的悠闲;三是心境的宁静。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一联“碧波连草舍,白日掩柴门”,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碧波清澈,草舍隐逸,柴门掩映在阳光之中,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里的“碧波”、“草舍”、“柴门”都是诗人眼中的美景,是他隐居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景物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隐居环境,使诗人感受到了隐居的快乐。

第二联“自以闲为乐,何嫌贫尚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而不必过分在意贫穷的存在。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贫穷的看法——只要内心充满快乐,就不必在意外在的贫穷。

尾联“挂得一瓢在,风来应恶喧”,描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生活方式。他喜欢挂一瓢水在门前,风吹来时可以听到潺潺的水声,这让他感到无比宁静。这里的“一瓢”既是诗人生活的需要,也是他精神的象征。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既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满足。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使他感到身心愉悦,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