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寡迎送,书至慰蹉跎。
此世知音少,吾生可悔多。
虚怀忘宠辱,遇物任谁何。
未了山中约,期君难重过。

【注释】:

次韵芳洲见寄:这是一首答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地偏寡迎送:因为地处偏僻,所以很少有人来迎接或送去。

书至慰蹉跎:书信的到来让我感到安慰,因为我已经错过了许多事情。

此世知音少:这个世界上知道我的人很少。

吾生可悔多:我的生活充满了遗憾。

虚怀忘宠辱:我的心怀着谦虚的态度,忘却了荣辱得失。

遇物任谁何:遇到任何事情都交给命运安排。

未了山中约:未能完成与友人的约定。

期君难重过:期待你能再次来访。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对友情的珍视,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通过“地偏寡迎送”和“书至慰蹉跎”,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奈。他感叹自己身处偏远之地,很少有人来迎接或离去,这使得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助。而当他收到书信时,却感到无比的安慰,因为书信的到来让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诗人通过“此世知音少”和“吾生可悔多”,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他认为在这个世上,真正了解他、懂得他的人很少,这让他在感叹人生的无常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过去感到后悔。他认为自己的生命充满了遗憾,因为他没有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没有珍惜每一份感情。

诗人通过“虚怀忘宠辱”和“遇物任谁何”,表达了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他认为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无欲则刚,不受外界干扰。他愿意把遇到的任何事物都交给命运安排,不去强求,不去抗拒。

诗人通过“未了山中约”和“期君难重过”,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他没有完成与友人的约定,但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与友人相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他相信友情的力量,相信只要彼此坚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悔恨、谦虚、随遇而安等人生态度,还传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