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围修竹,清流浸白沙。
沿山石磊磈,隔岸路丫叉。
渐渐乡音别,迢迢去意赊。
瀹茶谁氏女,鬒发堕乌鸦。
【解析】
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水墨小景,写诗人在道中所见之景及感受。首句“老树围修竹”是全诗的点题之语,为下三联所写之景作铺垫。第二句“清流浸白沙”,是画面的中心,是全诗描写的重点。此句中,“浸”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流水与沙滩相融的浑然一体的景象。“清流浸白沙”,水色如玉,清澈见底。这一句既是对前两句景物的进一步刻画,又为后文写人、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沿山石磊磈”,写诗人在溪边行走时看到的景象。这一句中,“磊磈”一词用得很有特色。磊磈,是形容石头的形状像重叠的石块。这四个字写出了山石错落有致、参差错落的特点。第四句“隔岸路丫叉”,写诗人在溪边行走时看到的另一种景象。这里,“丫叉”一词用得也很有特色。丫叉,是形容道路纵横交错的样子。这句诗既写出了山路弯曲曲折的特点,又写出了山路的险峻。第五句“渐渐乡音别”,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一句中,“渐”“别”二字用得很有特色。渐,是形容词,意思是逐渐地;别,是动词,意思是分离。在这里,“渐”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诗人听到乡音时的愉悦之情。“别”字用得也很有特点,它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而感到离别之痛。第六句“迢迢去意赊”,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一句中,“迢迢”二字用得很有特色。迢迢,是形容路途遥远的样子。这四个字写出了诗人即将远行,但心念故土、恋恋不舍的心情。第七句“瀹茶谁氏女”,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一句中,“瀹”字用得很有特色。瀹,是动宾短语中的动词,意思是烹煮。这三个字写出了诗人看到一位女子正在烹煮茶叶的情景。第八句“鬒发堕乌鸦”,是全诗的结尾。这一句中,“堕”字用得很有特色。堕,是动词,意思是掉在地上或从高处落下的样子。在这一句中,“鬒(liù)发”指的是黑发,而“堕乌鸦”则形象地描绘出黑发飘落在乌鸦身上的情景。
【赏析】
《李田道中》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思乡情绪。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活泼而又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首句“老树围修竹,清流浸白沙。”起笔就勾画出一个清幽秀丽的山村景色。这里的老树和修竹,都是村中之物,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清流”二字,不仅写出了溪水的清凉,还写出了流水声的清脆悦耳。“浸白沙”三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水与沙滩相融的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水从山上缓缓流淌下来,最后汇进大海的情景。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继续描绘着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沿山石磊磈,隔岸路丫叉。”“磊磈”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山石形状各异的特点。“丫叉”二字则描绘出了山路曲折蜿蜒的特点。这两个字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又描绘出了溪边的风景:“渐渐乡音别,迢迢去意赊。”在这里,“渐渐”二字描绘出了时光流转的感觉,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听到乡音后心情的变化。“遥”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最后一句“瀹茶谁氏女,鬒发堕乌鸦。”则将镜头对准了一位正在烹煮茶叶的女子和她的黑发。在这里,“瀹茶谁氏女”一句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形象,还暗示了她生活的艰辛。而“鬒发”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女子黑发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手法,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