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那堪哭,吞声泪一襟。
应门差慰眼,伏枕独伤心。
白璧归黄壤,孤坟寄古林。
凄凉重泣痛,临绝有遗音。

注释

  • 我老那堪哭,
    “那堪”是难以承受的意思。这里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悲伤至极。
  • 吞声泪一襟,
    “吞声”指的是不敢哭泣,默默忍受着悲痛。“一襟”形容泪水浸湿了衣襟。
  • 应门差慰眼,
    “应门”是指开门迎客或应答。这里的“差慰眼”意为稍微缓解了一点因失去亲人的悲痛。
  • 伏枕独伤心,
    “伏枕”是指躺下来休息。“独伤心”表达了独自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中。
  • 白璧归黄壤,
    “白璧”在这里代指珍贵的物品或人。“黄壤”是指土地。“归黄壤”意味着珍贵的东西最终归于尘土。
  • 孤坟寄古林
    描述了墓地孤独地位于古老的树林中。
  • 凄凉重泣痛,
    “凄凉”和“重泣”都是表达极度悲伤和哀伤的情感。
  • 临绝有遗音,
    “临绝”指临近死亡。“遗音”指临终前的遗言或声音。

译文

我在年老之时怎能承受这样的悲痛,只能默默地流泪,泪水湿透了衣襟。
勉强开门应对客人以稍解心头之痛,但终究无法掩饰内心的伤感。
如玉般纯洁的人终将化为黄土,而他的坟墓也孤零零地立在那片古老的树林中。
在极度悲伤和痛苦之中,再次痛哭失声。
他临近生命尽头时,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悲哀。

赏析

此诗为《除夜哭仲孙概》之第二首,通过对一个老人在守岁之夜思念逝去儿子的场景描写,深刻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朴实无华,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通过对比老人的痛苦与无力,以及对儿子去世后留下的空白与哀痛,诗人展示了人性中的悲悯与同情。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生死的界限,触及了人类共通的痛楚,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