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宦南海,宾友日击鲜。
今来童市归,掌肉分乌鸢。
旅食何足校,苦望双旌烟。
愿为墓户家,毋为地行仙。

【注释】

凄(qī)其岁晚不胜乡国坟墓之情再得四篇赠宗之毋以示他人也 其四:我过去在南海做官,每天和宾客朋友在一起,现在回到家乡,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生活艰难而辛苦,我苦苦地盼望得到两束旌旗飘动的烟,像从前那样有双旌旗招引着,像从前那样有双旌旗招引着我。我愿意成为墓穴里的守墓人,不再追求地行仙。

【赏析】

《其四》是诗人晚年归居故乡后所作。这首诗是诗人对前一首的答谢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宗之的感激之情。诗人用典,意在表明自己虽已退隐,但依然怀念着故土和旧友。

开头两句“昔我宦南海,宾友日击鲜”,意思是说,当年我在南海做官时,每天与宾友相处得十分融洽愉快。“日击”即每天相见的意思,“鲜”指新鲜。这一句是说,那时的交往是很愉快的。

“今来童市归,掌肉分乌鸢。”意思是说,现在从宦海之中归来,只有空手而归了,只能把肉分给那些乌鸦鸢鹰之类的动物。这句中的“归”字,是指回归家乡,不再出仕做官。“空手”即两手空空,没有俸禄收入。“分”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分给、分配的意思。“掌肉”即掌厨做饭。“分乌鸢”就是将饭菜分给乌鸦鸢鹰。乌鸦鸢鹰是捕食者,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俸禄收入微薄无多。

第三句“旅食何足校”,意思是说,我的生活是多么贫苦啊,连饭都吃不饱,又有什么值得炫耀呢?这里的“何足校”意思是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苦望双旌烟”,意思是说,我渴望能够得到两束旌旗飘飘的烟雾,就像从前一样,被旌旗所吸引。这句中的“旌”是古代一种旗帜,用羽毛做成,插在车上作为标志,表示军队或官员出行。

“愿为墓户家,毋为地行仙。”意思是说,我希望成为坟地里的一个守墓人,不要再去当一个地行的神仙了。这里的“墓户家”意思是墓地里的人,守墓人;“地行仙”是仙人的一种类型,传说中居住在地下,行走如飞的神仙。

整首诗通过写自己对故土和旧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自己愿意做一个普通百姓、守墓人的心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淡泊名利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