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不觉雨如渑,稚子惊呼妻怒嗔。
岂意持竿护鸡者,翻同挟策牧羊人。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雨”、“鸡”为题,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全诗通过写雨、鸡两个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1)

本句中,诗句“朱少章曝麦为雨所漂”,意思是说朱少章晒的麦子被雨淋湿了。“曝”是晒的意思,“雨如渑”,意谓雨水大得像酒一样。“渑”即“渑池”,在河南,因有美酒而出名。“瓢泼”是形容雨势很大的成语,此处比喻雨水像瓢泼一般倾泻下来。“翻同挟策牧羊人。”意思是说,那些手持竹竿守护家鸡的人,与拿着鞭子放羊的牧童没有什么两样。“挟”持,拿着;“策”鞭子。这句诗是说,那些手持竹竿守护家鸡的人,与拿着鞭子放羊的牧童没有什么两样。

(2)

本句中,诗句“看书不觉雨如渑,稚子惊呼妻怒嗔。”意思是说,我看书时竟然被雨淋湿了,孩子惊叫,妻子愤怒。“呼”是呼唤的意思。“妻怒嗔”意为妻子生气地责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看书时竟然被雨淋湿了,孩子惊叫,妻子生气地责骂。

(3)

本句中,诗句“岂意持竿护鸡者,翻同挟策牧羊人。”意思是说,我没想到那些手持竹竿守护家鸡的人,与拿着鞭子放羊的牧童没什么两样。“持竿”是拿竿子的意思;“牧羊”是放羊的意思;“持竿”“牧羊”都是比喻守护家鸡、放羊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没想到那些手持竹竿守护家鸡的人,与拿着鞭子放羊的牧童没什么两样。

赏析:此诗首句以“曝麦为雨所漂”起兴,既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也暗喻了自己的心境。次句以“看书不觉雨如渑,稚子惊呼妻怒嗔”承转,既描绘出一幅风雨飘摇的画面。第三句又由“持竿”二字生发开去,以“挟策”代指持竹竿护鸡,用典明志。末句“翻同挟策牧羊人”,“牧羊人”与前文“护鸡者”相对,更显诗人胸怀壮志之气概。全诗结构严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展现了诗人高洁坚毅的人格魅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含蓄,堪称咏怀之作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