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学有馀力,我生无定居。
与人常不合,谋己一何疏。
酒熟同谁酌,诗成懒自书。
会须还颍水,高枕闭吾庐。
毕仲游《蕨涧曹正叔有诗见寄因以答谢》:“子学有馀力,我生无定居。与人常不合,谋己一何疏。”注释翻译及赏析如下:
- 诗句解析:
- “子学有馀力”:表示对方在学问上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积累。
- “我生无定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不定的感触。
- “与人常不合”:反映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与别人意见不合或观点不同。
- “谋己一何疏”:意味着诗人在谋划自己的事务时,往往显得不够周到或疏远他人。
- 译文:
- 尽管你学识渊博,但在人世间,我的足迹从未有过固定的居所。
- 与你交往,我时常感到格格不入,这让我对你的理解变得如此疏远。
- 赏析:
- 对知识的追求和反思: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及其带来的内心孤独感。他认识到自己在学术上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深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归属感。这种对知识的深度追求与现实生活的疏离感,构成了毕仲游诗歌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中的“与人常不合”,揭示了毕仲游在人际交往中的困境。他在表达对知识的追求时,也不得不面对与他人意见不合的现实。这一部分展现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社会观察,使他的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 自我反省与超然态度:“会须还颍水,高枕闭吾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使在世事纷扰中,也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毕仲游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对个人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首《蕨涧曹正叔有诗见寄因以答谢》不仅展现了毕仲游的个人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