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宇清如洗,秋宵分外长。
寒鸡鸣午夜,征雁唤重阳。
枫叶已全赤,菊花才半黄。
不知秋几许,试与问苏郎。

秋宇清如洗,秋宵分外长。

寒鸡鸣午夜,征雁唤重阳。

枫叶已全赤,菊花才半黄。

不知秋几许,试与问苏郎。

诗句翻译:

  1. 秋宇清如洗:秋天的天空清澈透明,如同刚被洗涤过一般。
  2. 秋宵分外长:秋夜特别漫长,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
  3. 寒鸡鸣午夜:寒冷的天气中,半夜时分鸡开始鸣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4. 征雁唤重阳:迁徙的大雁在秋天的夜晚发出叫声,提醒人们时序已至重阳节。
  5. 枫叶已全赤:枫叶已经完全变为红色,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
  6. 菊花才半黄:菊花的颜色开始变淡,但尚未完全失去其原有的颜色。
  7. 不知秋几许:诗人对秋天的长度感到疑惑,不知道它将持续多久。
  8. 试与问苏郎:最后一句可能是一个设问句,诗人通过询问苏轼来表达他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作品赏析:

《秋晚即事》是宋代诗人高翥的作品,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此诗不仅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变迁的感慨。

  • 自然美的描绘:诗中对秋宇的清澈、秋宵的长夜、寒鸡的鸣叫以及征雁的叫声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这些自然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
  • 季节感的表达:通过对秋天特有的自然现象的描述,如“霜树今无一叶留”和“枫叶已全赤”,诗人传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细节描绘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生命的哲思:诗中的提问“不知秋几许”和最后的“试与问苏郎”,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诗人似乎在寻求对生命意义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哲思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
  • 艺术技巧的运用:高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主题的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技巧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秋晚即事》不仅展示了高翥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在艺术表达上的功力和哲学思考的深度。这首诗是对秋季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完美结合,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