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静三昧,筇杖壁间横。
小閤自清绝,幽芳从瘦生。
巧当窗影见,时映烛花明。
底用寻春去,冲寒踏月行。

注释:

  1. 次韵石湖居士瓶中早梅二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石湖居士”的“瓶中早梅”为题,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 诗翁:指诗人自己。
  3. 静三昧:一种修行的境界,指的是心静如水、无欲无求的状态。
  4. 筇杖:一种手杖。筇是竹的一种,用它做杖是一种雅号。
  5. 壁间横:墙上挂着。
  6. 小閤:简陋的房屋。
  7. 清绝:高洁。
  8. 幽芳:清香。
  9. 巧当窗影见:巧妙地映入窗户的影子里。
  10. 烛花明:烛火摇曳,光芒四射。
  11. 底用寻春去:何必要去寻找春天呢?
  12. 冲寒踏月行:冒着寒冷,踏着月光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石湖居士”的“瓶中早梅”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首两句写景,“诗翁静三昧,筇杖壁间横”,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诗翁,静坐禅修,手持筇杖,在墙壁之间悠然自得。这里的“静三昧”是指一种修行的境界,即心静如水、无欲无求的状态。而“筇杖”则是诗人手中的道具,象征着他的修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小阁自清绝,幽芳从瘦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梅花的美丽。小阁虽然简陋,但却能散发出清香,仿佛是在瘦弱的身躯中孕育出生命的活力。这里的“清绝”形容梅花的高洁,而“瘦生”则描绘了其纤细的身姿。

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特性,“巧当窗影见,时映烛花明”。诗人巧妙地将梅花的影子映入窗户之中,与烛火摇曳的光芒相映成趣。这里的“时映烛花明”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态度,“底用寻春去,冲寒踏月行”,诗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寻找春天,因为春天已经在雪中绽放了。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