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饥民日北首。
春从二天来,共拜更生手。
未议解倒垂,促膝此何有。
非君面扬榷,谁有笔端口。

【注释】:

  1. 自君之出矣:自从你离开以后。
  2. 饥民日北首:百姓们饥饿难耐,每日望着北方的太阳。
  3. 春从二天来:春天从两个地方来,指的是东、南方的春天。
  4. 更生手:即重生的手,指生命得以复苏。
  5. 未议解倒垂:没有讨论过如何解决百姓倒悬的问题。
  6. 促膝此何有:坐在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
  7. 非君面扬榷:如果不是君王面对百姓,就不会有这样深入的思考。
  8. 谁有笔端口:是谁能够写出如此深刻的话语。

【赏析】:
这首诗是梁广文归自襄阳后创作的乐府诗,用以迎接他的归来。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百姓的生活状况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人民的苦难以及国家的命运。

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注。“自君之出矣,饥民日北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与关注。他们因为饥饿而生活困难,每天都望着北方的太阳,期盼着食物的到来。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百姓的艰难处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人通过“春从二天来,共拜更生手”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美好期盼。然而,这美好的景色似乎并未给百姓带来一丝安慰,反而让他们更加期待生命的复苏。这里的“更生手”指的是生命得以复苏的手,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未议解倒垂,促膝此何有。”这个问题反映了诗人对于如何解决百姓倒悬问题的思考。他没有停留在表面的问题讨论上,而是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这表明诗人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诗人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非君面扬榷,谁有笔端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期待,希望他能亲自面对百姓的困境,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这表明诗人认为只有君王才能承担起解决人民问题的责任,也只有君王能真正理解百姓的痛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危机。诗人以百姓的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对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等问题的探讨,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希望他能真正解决人民的困境,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安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