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
【注释】
其四:指《宿山寺》中的“僧敲月下门”一诗。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诗人骑马来到寺门前,听到狗叫声从村里传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首句“马嘶曾到寺”,描绘了诗人骑马进入寺庙的情景。这里的“马嘶”既指马的嘶鸣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而“曾到寺”则表明诗人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对这里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第二句“犬吠乍行村”,则展现了诗人在村庄中行走的情景。这里的“犬吠”是指狗的叫声,而“乍行村”则意味着诗人刚刚离开村子,刚刚到达这个熟悉的地方。两句诗通过马嘶与犬吠的对比,以及曾到寺与乍行村的时空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
这首诗的第三句“鸡鸣隔野烟”,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鸡鸣声穿透了远处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这句诗不仅延续了前两句的情感色彩,更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深远的意味。第四句“月色入户牖”,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照亮了房间的景象。这里的“户牖”指的是窗户,而“月色入户牖”则形容月光洒在窗户上,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对鸡鸣、犬吠、月光等元素的巧妙安排,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