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尧时种蓝妪,世代更移那可数。
帝尧朽骨无微尘,此闲犹有尧时墓。
墓中老妪知不知,五帝三王奚以为。
狼贪鼠窃攫尺土,窾木未枯已易主。
君不见仙人掌,分明指取青天上。
骑龙谒帝大罗天,不逐华虫挂尘网。
又不见石棋盘,人去盘空局已残。
当时胜负此何有,争先夺劫摧心肝。
请君绝顶试飞舄,左望东瓯右东冶。
山川不见无诸君,但见烽烟遍郊野。
野老吞声掩泪哀,茫茫沧海生蓬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题太姥墓》。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详细解析:
吾闻尧时种蓝妪,世代更移那可数。
译文:我听说在尧时代种植蓝靛的妇女,世代更替,无法数清。
注释:尧(Yao)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他治理天下,使得国家安定,社会和谐。蓝靛(一种染布的染料)的种植者,即“种蓝妪”,可能是指从事农业、纺织业的妇女。这里通过提及“尧时”,表达了对这些古老时代和人民生活的怀念。帝尧朽骨无微尘,此闲犹有尧时墓。
译文:皇帝尧的身体已经腐烂,但连微小的灰尘也不剩,即便如此,他的墓地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注释:尧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他是病死的。这里的“朽骨无微尘”可能是形容尧死后身体虽已腐朽,但墓地却得以保留,反映出人们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墓中老妪知不知,五帝三王奚以为。
译文:墓中的老妇人是否了解这些事情?五帝三王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注释:“老妪”在这里指的是墓地的主人或看守人。她对历史、帝王之事或许并不了解,但墓地的存在和她的守护表明了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狼贪鼠窃攫尺土,窾木未枯已易主。
译文:贪婪的狼和老鼠偷走了一尺土地,而树木还没干枯就已经被换主人了。
注释:这里描述了墓地被盗的情况,狼和老鼠代表不法之徒,它们觊觎墓地中的财物,而树木则是比喻那些尚未实现梦想的人们。君不见仙人掌,分明指取青天上。
译文:您难道没有看见仙人掌吗?它明明指向了青天。
注释:仙人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常用来比喻追求高远目标的决心。这里可能是借用仙人掌的形象来比喻那些志向高远的人或事物。骑龙谒帝大罗天,不逐华虫挂尘网。
译文:骑着龙去谒见皇帝,进入大罗天,不去追逐那些华美的装饰品挂在尘网上。
注释:“龙”在中国神话中象征着尊贵和力量,“大罗天”指的是最高的境界,“华虫”是古代的一种纹样,代表着华丽和奢侈。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真理的生活态度。又不见石棋盘,人去盘空局已残。
译文:又不见石制的棋盘,人们离去后,棋盘上只剩下空空的棋子。
注释:棋盘通常用来对弈或思考问题,这里可能暗指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变迁。石棋盘则可能象征着恒久不变的理念或精神。当时胜负此何有,争先夺劫摧心肝。
译文:当时的胜负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了争夺先机,不惜牺牲自己的心肝。
注释:“争先夺劫”表达了人们在竞争中不择手段的心态。而“摧心肝”则夸张地描绘了这种竞争给个人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痛苦。请君绝顶试飞舄,左望东瓯右东冶。
译文:请允许我在山顶试穿您的飞舄,我左看东瓯,右看东冶。
注释:“飞舄”是一种古代的鞋履,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御鞋或其他贵重物品。“东瓯”和“东冶”分别指代东瓯地区(今浙江省东部)和东治(可能是某个地名),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某种战略布局或者地理位置。山川不见无诸君,但见烽烟遍郊野。
译文:山川景色已不再可见无诸君,只见到处烽火连天,战乱不断。
注释:“无诸君”可能是一个地名或人物,这里可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形象或地名。烽烟四起的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动荡。
这首诗通过对太姥墓的描述和对历史事件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蓝靛”、“帝尧”、“五帝三王”、“仙人掌”、“龙”、“石棋盘”、“棋盘”、“胜负”、“争先夺劫”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历史沧桑、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