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节岁寒碧,芳枝春暖红。
清和夷惠德,千载尚闻风。
注释:竹子在严寒的岁末依然坚韧挺拔,春天到来时枝头绽放出美丽的红花。它清正廉洁,不偏不倚,千百年来人们仍然记得它的名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竹子的一首咏物诗。首句写竹的外形,劲节、碧色和春暖红枝,都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特性。次句写竹的品质,清雅高洁。第三句写竹声韵,“夷”“惠”二字用得极好,把竹子比作贤人,又以“风”字点明竹的清音,既突出竹的品格,又写出竹的声响。全诗语言简炼、含蓄、生动,耐人寻味。
劲节岁寒碧,芳枝春暖红。
清和夷惠德,千载尚闻风。
注释:竹子在严寒的岁末依然坚韧挺拔,春天到来时枝头绽放出美丽的红花。它清正廉洁,不偏不倚,千百年来人们仍然记得它的名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竹子的一首咏物诗。首句写竹的外形,劲节、碧色和春暖红枝,都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特性。次句写竹的品质,清雅高洁。第三句写竹声韵,“夷”“惠”二字用得极好,把竹子比作贤人,又以“风”字点明竹的清音,既突出竹的品格,又写出竹的声响。全诗语言简炼、含蓄、生动,耐人寻味。
睇明河于木杪出自《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睇明河于木杪的作者是:陈宓。 睇明河于木杪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睇明河于木杪的释义是:远眺明亮的河流在树梢之上。 睇明河于木杪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睇明河于木杪的拼音读音是:dì míng hé yú mù miǎo。 睇明河于木杪是《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的第4句。 睇明河于木杪的上半句是: 待皓月于台端。
待皓月于台端出自《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待皓月于台端的作者是:陈宓。 待皓月于台端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待皓月于台端的释义是:等待皎洁的月亮在亭台之上。 待皓月于台端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待皓月于台端的拼音读音是:dài hào yuè yú tái duān。 待皓月于台端是《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的第3句。 待皓月于台端的上半句是:山靡靡而旁绕。
山靡靡而旁绕出自《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山靡靡而旁绕的作者是:陈宓。 山靡靡而旁绕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靡靡而旁绕的释义是:山势连绵,蜿蜒环绕。 山靡靡而旁绕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靡靡而旁绕的拼音读音是:shān mí mí ér páng rào。 山靡靡而旁绕是《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的第2句。 山靡靡而旁绕的上半句是:瀑秩秩而可闻。
瀑秩秩而可闻出自《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瀑秩秩而可闻的作者是:陈宓。 瀑秩秩而可闻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瀑秩秩而可闻的释义是:瀑布的声音清脆悦耳,可以听到。 瀑秩秩而可闻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瀑秩秩而可闻的拼音读音是:pù zhì zhì ér kě wén。 瀑秩秩而可闻是《与潘王二丈同游南康郡圃致爽亭》的第1句。 瀑秩秩而可闻的下半句是:山靡靡而旁绕。
教垂万祀出自《赞文公朱先生像》,教垂万祀的作者是:陈宓。 教垂万祀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教垂万祀的释义是:教垂万祀:教化流传千秋万代。 教垂万祀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教垂万祀的拼音读音是:jiào chuí wàn sì。 教垂万祀是《赞文公朱先生像》的第12句。 教垂万祀的上半句是: 伟哉夫子。 教垂万祀的全句是:伟哉夫子,教垂万祀。 伟哉夫子,教垂万祀。的上一句是
伟哉夫子出自《赞文公朱先生像》,伟哉夫子的作者是:陈宓。 伟哉夫子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伟哉夫子的释义是:伟哉夫子:赞叹孔子的伟大。 伟哉夫子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伟哉夫子的拼音读音是:wěi zāi fū zi。 伟哉夫子是《赞文公朱先生像》的第11句。 伟哉夫子的上半句是:斯文大备。 伟哉夫子的下半句是:教垂万祀。 伟哉夫子的全句是:伟哉夫子,教垂万祀。 伟哉夫子
斯文大备出自《赞文公朱先生像》,斯文大备的作者是:陈宓。 斯文大备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斯文大备的释义是:斯文大备:指文公朱先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斯文大备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斯文大备的拼音读音是:sī wén dà bèi。 斯文大备是《赞文公朱先生像》的第10句。 斯文大备的上半句是: 天假之间。 斯文大备的下半句是: 伟哉夫子。
天假之间出自《赞文公朱先生像》,天假之间的作者是:陈宓。 天假之间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假之间的释义是:天假之间:指上天赋予的短暂时间。 天假之间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假之间的拼音读音是:tiān jiǎ zhī jiān。 天假之间是《赞文公朱先生像》的第9句。 天假之间的上半句是:进难退易。 天假之间的下半句是:斯文大备。 天假之间的全句是:天假之间,斯文大备
进难退易出自《赞文公朱先生像》,进难退易的作者是:陈宓。 进难退易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进难退易的释义是:进难退易:进升困难,退却容易。指人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勇于进升的人很少,而逃避困难的人较多。 进难退易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进难退易的拼音读音是:jìn nán tuì yì。 进难退易是《赞文公朱先生像》的第8句。 进难退易的上半句是: 生遇明时。
生遇明时出自《赞文公朱先生像》,生遇明时的作者是:陈宓。 生遇明时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生遇明时的释义是:生遇明时:指生活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生遇明时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风格是:诗。 生遇明时的拼音读音是:shēng yù míng shí。 生遇明时是《赞文公朱先生像》的第7句。 生遇明时的上半句是:识高百氏。 生遇明时的下半句是:进难退易。 生遇明时的全句是
【注释】 近三衢阻雨其二:近,接近;三衢,指衢州一带,古称三衢。阻雨,下雨。二,第二句;亭午还同晓,馀春祇见寒:亭午后,太阳正中,与早晨一样明亮;馀春,春天将尽,气候转冷。祇,只;见,看见;寒,寒冷。二,第二句。不因阴雨窘,那识道途难:不因为下着雨而困窘,哪能知道道路的艰难。不因阴雨窘,没有遇到阴雨天气;那识,哪能理解;道途难,行走的道路艰难。那识,哪能理解。 夹路峰峦隐,高田水潦漫:夹路
近三衢阻雨 其一 行李初逢雨,朝来犹望晴。 沾濡端及月,惯习自忘情。 密霭村村暝,流泉处处明。 更馀三百里,江满看舟行。 注释与赏析: 1. 行李初逢雨:刚到三衢地区时,遇到了一场雨。 2. 朝来犹望晴:尽管早晨还下着雨,但到了下午,仍期望天气能放晴。 3. 沾濡端及月:雨水打湿了全身,连月亮也被雨水打湿。 4. 惯习自忘情:习惯了这种潮湿的环境,已经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5. 密霭村村暝
《赵户自任所抵乌驻用前韵见示和之》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诗中,作者回忆了与赵户之间的友情和过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这首诗分为四部分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 自昔桐城别,于今两阅秋。 暌违嗟地远,聚散似萍浮。 独发皇都道,同登乌驻舟。 人生非苟合,谁谓雨能留。 - 译文 自从我离开故乡桐城,已经有两个秋天过去了。 离别时感到遗憾地叹息着距离遥远,朋友间的聚合与离散就像漂浮不定的浮萍
以下是对《延平粹厅十咏·其二·尘表》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南山正相值,虚阁出林杪。 不待清风生,脩然游八表。 2. 译文注释: - 南山正相值:南山正好相遇或相对。 - 虚阁出林杪:虚阁出现在山的顶端。 - 不待清风生:不需要等待清风出现。 - 脩然游八表: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八方之外,即指远离尘世。 3.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心境体验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永巷锁芳菲,春归入燕泥。 - 永巷:古代宫中的通道,通常指后宫深处,这里比喻王昭君被禁锢的孤独与寂寞。 - 芳菲:美好的花朵,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这里借指王昭君的美貌。 - 春归:春天的到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入燕泥:燕子筑巢于燕泥中,这里比喻王昭君被命运驱使,如同飞鸟般无奈地融入生活。 粉身能报国,妾不爱蛾眉。 - 粉身:以身体作代价
【注释】 山寺:寺庙。疏林:疏落的树林。漏晓日:晨光透射树隙,如漏下一般。修竹:高耸入云的竹子。寒风:冷飕飕吹拂过来。钟鼓:寺庙里的敲钟击鼓之声。朝暮:早晚。千年:形容时间长久。同:一样。 【赏析】 此诗描写寺庙中清幽的早晨和傍晚景色,以景写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联“疏林漏晓日,修竹起寒风。”描绘了清晨时分,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林,照亮了整个寺庙。此时,一阵清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