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九思频点检,曾参三省重绸缪。
事来若也能思省,事过何因有悔尤。
【注释】
十月三夜省愆二绝:指作者于十月三日夜间反思自己的过错。
九月:农历八月,因秋季在孟冬之前,故称“孟秋”。
孔子九思频点检:意思是说孔子有九种思考方式,经常反复地检查自己。
曾参三省重绸缪: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他有三思之法,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事来若也能思省:如果做事时能多加考虑,就不会出错。
事过何因有悔尤: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后悔又有何用呢!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自励自省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孔子和曾参的为学之道自喻,表明自己勤于学习、谨慎行事的态度。
首句开门见山,直接指出了作者反省自己的行为,体现了诗人虚心自省、自我完善的品格。次句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强调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反省自己,那么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必感到后悔,因为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完善和成长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