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叟寻芳藉短筇,故人解后一尊同。
明霞浸水疑铺锦,彩阁横溪俨卧虹。
猿去复归啼晓嶂,僧来相伴立春风。
雪涛湍激开寒闸,涤尽尘襟万虑空。
【注释】
倦叟:指作者自己,因年老体衰而感到困乏。
寻芳:赏花。短筇:用竹做的手杖。筇是竹名。
一尊:一杯酒。
明霞:朝霞。浸水:倒映在水面。疑铺锦:仿佛铺上了锦绣。
彩阁:五彩的楼阁。横溪:横跨在溪流上。俨卧虹:好像卧着的彩虹。
猿去复归啼晓嶂:早晨山岭上猿猴叫声回荡。猿猴常在山林之间活动。猿,古书上说能啸(发出声音)的叫猿,这里泛指猿猴一类的动物。嶂,山峰。
僧来相伴立春风:僧人来到这风景优美的地方陪伴着我迎着春风。
雪涛湍激开寒闸:形容水流如雪,汹涌澎湃,冲击着挡水闸门。
涤尽尘襟万虑空:洗去了世俗的烦恼和杂念。襟,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友人相邀留饮,欣赏山水风光的诗作。开头两句点题,诗人自叙寻芳之乐;第三四句写景,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喜悦心情;最后一句写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情怀。
首句“倦叟寻芳藉短筇”,直接点题,写诗人寻访美景的情景。诗人说自己像一位年老体衰的游子,怀着一种倦意,拄着一根竹杖,去寻找那美丽的春光。这里的“倦”字写出了自己游兴索然、心烦意乱的情绪,为下文写朋友的盛情挽留作了铺垫。“藉短筇”三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拄杖而行的形象,也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故人解后一尊同”,写诗人的朋友在欣赏完美景之后,设宴款待他,两人举杯痛饮,其乐融融。“解”字写出了友人的热情好客之意,“一尊”二字写出了他们畅饮的程度,可见二人友情之深。
第三四句“明霞浸水疑铺锦,彩阁横溪俨卧虹”,“彩”字用得好,它既写出了山间的景色之美,也暗含了诗人的感慨。明霞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中,好像铺上了一层绚丽的锦绣;五彩的楼阁跨过小溪,横卧在那里,好像彩虹一样美丽。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他对美景的热爱之情。
后两句“猿去复归啼晓嶂,僧来相伴立春风”,写诗人与朋友共同欣赏美景,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清晨猿猴在山涧中啼叫,似乎又回到了那片山林之中。这时,一位僧人来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陪伴着他迎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美景。这里的“猿”字和“僧”字都暗含有对友情的赞美之意。
末二句“雪涛湍激开寒闸,涤尽尘襟万虑空”,进一步写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忘却了世俗的痛苦和忧愁。诗人认为这飞雪奔流的瀑布冲击着挡水闸门的景象,如同洗涤了心灵一般,使他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这两句诗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