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秋乃鸣,反舌不鸣夏。
天地如草亭,万物寄虚架。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
动静各有时,油然会心舍。

【注释】:

  1. 蟋蟀秋乃鸣,反舌不鸣夏。 蟋蟀在秋天才叫,而反舌鸟则在夏天就不会叫。
  2. 天地如草亭,万物寄虚架。 天地就像一座草亭子,万物都寄托在那虚无的架子上。
  3.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了解事物的真理,像热爱烤肉一般。
  4. 动静各有时,油然会心舍。动静各有所处,自然就能领会到其中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友人戴成叔的交往中写下的。诗人以蟋蟀和反舌鸟的鸣叫作比喻,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法则的理解。

首句“蟋蟀秋乃鸣,反舌不鸣夏”,诗人以蟋蟀和反舌鸟的鸣叫作比喻,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蟋蟀只在秋天鸣叫,而反舌鸟却只能在夏天不叫。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但却能引发人的深思。诗人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抓住事物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生活。

第二句“天地如草亭,万物寄虚架。”诗人进一步将天地比作草亭,将万物比作虚架。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天地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哲学思考,即万物都在虚无的架子上存在,而真正的世界却是无限的。

接下来的两句“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诗人强调了对事物真相的追求。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理,才能真正地掌握生活。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最后一句“动静各有时,油然会心舍。”诗人再次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他认为,无论是静还是动,都应该有自己的时机。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领会到事物的道理。这也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以蟋蟀、反舌鸟的鸣叫为引子,通过对天地、万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有力,意境深远,是一首很好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