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朝天白,宫云捧日红。
衣冠四方极,正朔九夷通。
矢射狼星北,旗迎太乙东。
侧闻南渡意,暂与去邠同。
晓登吴山二首其一
译文:海水向着天空白茫茫,宫中的云雾捧托着太阳红彤彤。
四面八方衣冠族,九州一统正朔同。
弓箭射向北方狼星,旗帜迎接东方太一。
听说南渡意在心,暂与去邠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春登吴山时所作。诗人登上吴山,眺望四周,看到江水奔流,群山连绵。诗人以大海、宫殿、四方、九夷等为意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然后,诗人又把目光投向远方,他看到了狼星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以及南方的南渡之举。最后,诗人感慨道:“听说南渡意在心,暂与去邠同。”意思是说,听说有南渡之意,我暂时与去邠州一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他看到大海、宫殿、四方、九夷等意象,联想到了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因此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担忧。同时,他也看到了南方的南渡之举,这让他想到了历史上的南渡之役。他担心这些举动会改变国家的命运,让百姓陷入困境。因此,他决定暂时与去邠州一样,保持观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