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大如壶内不粗,闽山风物楚山无。
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头与作奴。
诗句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伯文赠送的海红柑和橄榄。首句“外大如壶内不粗”描述的是这些水果外观庞大而内部却并不粗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果实的丰满。次句“闽山风物楚山无”,可能是在说这些柑橘与橄榄生长在福建省的山脉,那里的风物迥异于楚国的山水。第三句“后皇等是栽培力”,可能暗指种植这些柑橘与橄榄需要极高的技艺和努力。末句“消得千头与作奴”,可能是在赞美种植者的辛勤工作,以及他们种植出的作物的珍贵。
译文:
外大如壶内不粗,闽山风物楚山无;
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头与作奴。
关键词注释:
- 伯文:诗人的朋友或赠与者。
- 海红柑:一种柑橘类水果,颜色偏红。
- 橄榄:一种常用于制作食品或饮料的果实。
- 壶(hú):古代的一种容器,形状像壶。
- 闽山:福建省的山脉。
- 楚山:楚国的山水,这里用来比喻福建的山水。
- 后皇:古代神话中的天帝,这里用来象征栽培者的高超技艺。
- 作奴:被当作工具或者物品使用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柑橘和橄榄的描述,展现了宋代福建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色。诗中对柑橘与橄榄的形态和品质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同时通过“闽山风物楚山无”这样的对比,突显了福建的自然美景。诗中的“后皇等是栽培力”,表达了对栽培者的技艺和劳动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劳作成果的喜爱。末尾的“消得千头与作奴”,则寓意着这些作物不仅是自然的馈赠,还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晶。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之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