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
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
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
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
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
斯文吾衰久,安得力任鄙。
天河傥可挽,举俗快一洗。
不且尊杜黄,卿言尚予起。

【注释】

  1. 芣苢(fúyì):草名,一种野菜。
  2. 乌可已:乌可以止,乌可以止住舞蹈的冲动,比喻人不能自遏。
  3. 煌煌:光明照耀的样子。
  4. 天和:指自然和谐。
  5. 食耳:吃耳朵,引申为听其自然。
  6. 全明:指完全明白。
  7. 杜黄:杜甫。
  8. 卿言尚予起:你的意见还能激励我。

【翻译】
平生喜欢诗歌,在《诗经》中已经多次涉猎;不知谁舞谁舞,但觉得那些舞蹈是徒劳的;光辉灿烂古人的思想,难道只靠不死来传承;自然界本就和谐,世态人情有时也显得可笑;全明凋靡后,才想到放纵才是正道;折杨皇荂,败素正堪紫。
斯文衰微已经很久了,哪能指望力任鄙陋之辈?天河如果能够挽回,大众就能一洗前嫌了;不应当尊崇杜少陵,你的言论仍值得我振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秋,时作者正在湖南长沙任职。诗人以自己与友人论诗的感受,抒发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中某些弊病的愤慨。

首联“平生于二南,百过在芣苢”,写诗人喜爱《诗经·国风》。“二南”即《周南》《召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诗人说,他平生爱好《诗经》中的《国风》,而《国风》里《周南》、《召南》两篇最令他喜爱。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诗经》有着深厚的感情。

颔联“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他认为,人们只是盲目地模仿、追求时尚,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舞蹈”到底有没有意义,这种盲目的模仿和追求只能让乌可止的舞蹈更疯狂。这两句诗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混乱和虚伪。

颈联“煌煌古人心,岂与不死传”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精神风貌的赞美。他认为,古人的内心世界是何等辉煌壮丽啊!他们的精神风貌怎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精神风貌的敬仰和怀念。

尾联“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认为,自然界本就和谐美好,而世人往往被世俗的欲望所蒙蔽,失去了本真的自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论诗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中某些弊病的愤慨。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混乱和虚伪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淡漠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缺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