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裂儒衣,黄金可成弃不为。
快哉天马不可羁,开口便呼临济儿。
诸方蹴踏莫支持,吾州一老偶得之。
闭门夜付僧伽黎,明日声价羽檄驰。
弟子不必不如师,黄龙所立尤瑰奇。
空山鬼火号狐狸,筑屋千础食万缁。
痴人不解公游嬉,嫉怒欲碎门前碑。
世衰道丧士自欺,山林亦复践骇机。
长谣寄公公试思,吾辈救此当何施。

【解析】

  1. “寄黄龙升老”:指寄情于佛。“黄龙升老”是佛教用语,谓佛祖涅槃后,其弟子们以衣钵为信物而入空门,称“升老”。这里用典表明诗人虽身在山林,心系佛家。“升老”也指作者自己。
  2. “读书万卷裂儒衣”:读书至多已穿破衣服。“儒衣”指儒家经典。
  3. “黄金可成弃不为”:即使有黄金,我也不会去取,因为学问比黄金更重要。
  4. “快哉天马不可羁”:自由自在的骏马,任凭你怎么驱策也不改变它的方向,形容志向远大。“天马”喻诗人的才华。
  5. “开口便呼临济儿”:一开口就喊来临济大师,即请临济大师前来指点迷津。“临济儿”指临济大师。
  6. “诸方蹴踏莫支持”:四面八方的僧人都来支撑(指请临济大师来),你却袖手旁观,这是何等不作为。“诸方”指各地,“蹴踏”指奔走,“莫”是否定词。
  7. “吾州一老偶得之”:我州中只有我这个老头有幸得到他来指点迷津。
  8. “弟子不必不如师”,“黄龙所立尤瑰奇”:弟子不一定赶得上老师。但黄龙禅师所创立的禅宗法门,更是奇特非凡。
  9. “筑屋千础食万缁”:建庙修塔成千上万座,吃斋念佛亿万人。“缁”指僧衣。
  10. “痴人不解公游嬉”,痴人不明白您游玩嬉笑的乐趣。“痴人”指那些不理解佛法的人。
  11. 结尾两句写世风日下,人们只知追求名利,却不知佛理高深,连山林里的人也变得虚伪起来,真让人痛心疾首啊。
    【答案】
    这首诗写于公元1100年(宋徽宗崇宁三年)。诗人因不满时政而逃居山林,自号“寄黄龙升老”。此诗是他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佛理的信仰和追求。
    首联:“寄黄龙升老。”意思是寄托了对佛法的向往之情。“寄黄龙升老”出自《金刚经》“如来时至,无有障碍。”黄龙寺是当时著名的佛寺,所以诗人把对佛法的向往寄托在这里。
    颔联:“读书万卷裂儒衣,黄金可成弃不为。”意思是说读书再多也抵不过放弃儒学。“儒衣”指儒家经典,“裂儒衣”比喻对儒学的研习。“黄金”象征世俗利益,“可成弃不为”表示不屑于世俗的功名利禄。
    颈联:“快哉天马不可羁,开口便呼临济儿。”意思是说天马可以自由奔跑,不会受到拘束。诗人想借用天马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不受束缚,随时准备奋飞。“临济儿”指临济大师,“呼临济儿”意在请教。
    尾联:“诸方蹴踏莫支持,吾州一老偶得之。”意思是说四方奔波的人们纷纷来支持你,唯独我一个老人有幸能得到你的指导。“蹴踏”指奔走,“莫支持”意为没人能支撑得起你。“吾州一老”指我自己,“偶得之”指得到你的指点。
    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追求和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