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诸葛走生仲达,死姚崇卖生张说。
看渠临了一着子,诸方倒退三十里。
【注释】
宏智禅师真赞:宏智禅师,即唐代僧人宏智正觉,俗姓李,本名慧能,禅宗六祖。“赞”是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以韵文形式来歌颂某人或某事。
死诸葛走生仲达: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他的接班人姜维多次北伐魏国,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死诸葛”,指的是死去的诸葛亮;“走生仲达”,指的是后来的司马懿,当时他是魏国的军师。“诸葛”和“仲达”分别指这两个人物。
死姚崇卖生张说:唐朝时期,姚崇曾任宰相,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后来他因被诬陷而被迫自杀。“死姚崇”,指的是死去的姚崇;“卖生张说”,指的是后来的张说,他曾担任过宰相,但在一次政治斗争中被陷害,最终自杀。“姚崇”和“张说”分别指这两个人物。
看渠临了一着子:意思是看那个对手(指司马懿)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渠”,指的是对手;“临了一着子”,指的是做出正确的决策。
诸方倒退三十里:“诸方”,指的是各个地方、各个方向;“倒退三十里”,形容对方在这次较量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两个著名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全诗通过对比两人的表现,展现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不同决策。
首句“死诸葛走生仲达”,直接点明了两位历史人物的结局。诸葛亮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智慧和才华已经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而司马懿虽然后来居上,但在此之前,他却曾受到过诸葛亮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句“死姚崇卖生张说”,进一步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姚崇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张说则是一位善于权谋的政治人物。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第三句“看渠临了一着子”,这句话是对司马懿的评价。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成功地战胜了对手。这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判断力。
最后一句“诸方倒退三十里”,这句话则是对整个局势的描述。经过这场较量,各方势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而司马懿则在这一轮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这也说明了在历史的舞台上,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够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较量进行咏史,展现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不同表现和命运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他们智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