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这句诗的关键词是“秋风”、“孤愤”和“色怡”。秋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而孤独的愤懑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在接到朋友的诗歌时得到了慰藉,使得心情变得愉悦起来。这里的“色怡”是指诗歌带给人的快乐和舒适。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这句诗的关键词是“句眼”、“成佛”和“欲仙”。句眼通常指的是诗词中的关键句子或词语,这里指代了诗句的核心思想。成佛是指修行成为佛陀,而欲仙则是指希望达到仙境般的境界。这里的“吟肩耸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吟咏诗歌时的投入和专注,仿佛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这句诗的关键词是“俗衰”、“竞觅”和“节在”。俗世衰败,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不忘关心国家的安危。这里的“胡奴饱”指的是胡人(即少数民族)的富足生活,而“臣朔饥”则是讽刺那些只知道索取而不思进取的官员。这里的“节在”意味着坚守气节,不因个人利益而放弃国家的利益。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这句诗的关键词是“此话”、“举似”和“趋时”。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还有谁能真正理解并说出这些话呢?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言论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有时甚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趋时”指的是迎合时事、追求名利的意思,而“如卮”则是一种比喻,形容言论随波逐流、没有原则和底线。

赏析:这首诗以秋风、孤愤、色怡等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写诗人接到诗筒后的愉悦心情,以及吟咏时的专注和超脱,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艺术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对世俗的繁华和官场的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又表达了诗人的个人志向和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