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台倾苑树死,空馀飘瓦裁纹鸳。

”`

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 在人世间建造了简陋的居所,却没有世俗的车辆和喧闹。

注释: “结庐”意为在人间建造简陋的居所;“人境”指人间的世界;“无车马喧”意指没有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超然态度,以及他选择在人间建造简陋居所的决心。这里的“结庐在人境”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人间,但他的内心却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选择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

其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 你问我怎能这样?是因为心灵已经远远超出了尘世的束缚,所以居所才会显得偏僻。
注释: “问君何能尔”是提问的方式,询问他人是如何达到这种心境的;“心远地自偏”意指因为心灵的超脱,居所才会显得偏远且宁静。
赏析: 这首诗进一步探讨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世界对于居所环境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这种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物质居所的需求,更是对心灵自由和宁静的追求。

其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 我到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注释: “采菊东篱下”描绘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乐趣;“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赏析: 此句通过描述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诗人在采摘菊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远处山峦的壮丽,这种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强调了个人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宁静的重要性。

其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文: 傍晚时分,山间的云雾缭绕,飞鸟成群结队地归巢。
注释: “山气日夕佳”描绘了夕阳下的山景之美;“飞鸟相与还”表现了鸟类归巢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山间的自然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这些细节,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诗中的“飞鸟相与还”不仅是对鸟类归巢行为的描写,也暗喻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这里面蕴含着真正的意思,想要表达却又难以用言语来表述。
注释: “此中”指前四句所描述的田园生活;“真意”指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或真实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欲辨已忘言”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领悟。尽管他试图用言辞来描述这种体验,但最终却发现语言无法完全捕捉到其中的精髓。这种深刻的体验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理解和感知,因此诗人只能通过沉默和内心感受来体会这种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这首诗强调了诗歌与个人感悟之间的区别,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真谛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饮酒·其五》是晋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的动荡年代,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文人纷纷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饮酒·其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他对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的理想和追求。诗中的“结庐”、“问君”、“采菊”、“山气”、“飞鸟”、“此中”等词汇,都带有浓厚的自然色彩,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反映田园生活、追求自然和谐的典型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