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阴里卓旌旃,一曲离歌独泫然。
顾我无才狂似鹿,羡君清节直如弦。
锦城寇难初平日,帝里春和入谒天。
好竭忠诚佐真主,莫教奸佞苦妨贤。

【注释】

卓:高举,指插在地上。旌旃:旗幡。

泫然:流泪的样子。

无才:没有才能,形容自己平庸。

君:你。清节:高洁的操行。

锦城:成都的别称。寇难:指安史之乱。初平:刚刚平定。天:皇宫。

竭忠:尽忠,表示愿意为国出力。佐:辅佐,帮助。真主:皇帝,指唐肃宗。

奸佞:奸邪的人。贤:有才能的人。

【赏析】

《至道乙未蜀中送人东归》是宋代文学家苏洵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之情。

首联“绿杨阴里卓旌旃,一曲离歌独泫然”,描写了诗人在绿杨树荫下送别朋友的场景。这里的“绿杨阴里”指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而“卓旌旃”则是指高举起的旗帜。整句诗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一曲离歌”也暗示了即将发生的离别。而“独泫然”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次联“顾我无才狂似鹿,羡君清节直如弦”,则是诗人对朋友的赞美。这里使用了两个比喻:“无才”与“狂似鹿”、“清节”与“直如弦”。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没有才华的动物(鹿),而将朋友比作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弦)。这样的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敬佩朋友的品质和才能。

第三联“锦城寇难初平,帝里春和入谒天”,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这里的“锦城”指的是成都,而“寇难”则是指安史之乱。诗人用“初平”一词来形容战乱刚刚平息,而“春和”则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春天。最后一句“帝里”指的是皇宫,而“入谒天”则暗示了诗人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尾联“好竭忠诚佐真主,莫教奸佞苦妨贤”,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在这里,“真主”指的是皇帝,“奸佞”则是指邪恶的人。诗人希望朋友能够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忠诚,不要被邪恶的人所蒙蔽。这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期望和关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又展示了他对于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