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松竹自生寒,两穴茫茫彻鬼关。
风窃虎威时弄草,泉欺龙睡故离山。
不嫌淅沥惊尘耳,聊挹清泠洗病颜。
窗外月高湘簟冷,更无闲梦到人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语句进行赏析。本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岭头松竹自生寒”,写山中之松竹因岭上寒冷而更显其高洁,“两穴”指山中的两个山洞,“虎威”借喻山洞的气势,“龙睡”指洞中的水声,“离山”即水声从山上流下,故有“鬼关”之说。“风窃虎威时弄草”,写山风在虎威的影响下时而吹弄着草丛,“清泠”形容水声清澈如泠泠玉磬,洗去诗人的病颜。“窗外月高湘簟冷”写诗人独处于幽静之地,窗前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湘竹席上,感觉冷得难以入眠。“不嫌淅沥惊尘耳”,说尽管外面的雨声淅沥不停,但诗人并不觉得烦扰他。“聊挹清泠洗病颜”,是说诗人借助清凉的泉水清洗自己的病容。最后一句写诗人对外界毫无留恋,“闲梦到人间”说明诗人不愿做官,也不愿过问世俗之事。

【答案】

①岭头松竹自生寒 :岭头的松树和竹子生长在严寒的地方,却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②两穴茫茫彻鬼关:两个山洞深深相连,如同鬼门关一般。③风窃虎威时弄草:一阵山风吹过,仿佛虎威在起作用,不时地吹动着草丛。④泉欺龙睡故离山:溪水的声音好像龙一样沉睡了,故意离开山而去。⑤不嫌淅沥惊尘耳:虽然外面的雨声淅沥个不停,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烦扰。⑥聊挹清泠洗病颜:用清冷的水来洗涤病体。⑦窗外月高湘簟冷:窗外明月高挂,湘竹席上凉意逼人。⑧更无闲梦到人间:再也没有闲暇的梦境去想人间的事了。

赏析:

全诗描绘了一个幽静清雅的山水世界,抒发了诗人归隐林泉、寄情山水的情怀。

首联写诗人所居的自然环境。诗人选取了岭头、松竹、虎威、龙睡等典型意象,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清幽脱俗的山水图。“自生寒”写出了松竹不畏严寒的傲骨精神,“虎威”、“龙睡”则写出了山石的雄伟与神秘,将山间的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以拟人手法,赋予山林以灵性,写山风吹过,草木摇动;溪水流淌,似龙吟虎啸。这两句运用比喻,将山中的风力之大、水之清亮比作“虎威”、“龙睡”,使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山中景物的奇特之处。“不嫌”一词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些奇特现象的超然心态。

颈联写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自我调节。他借清风、流水之音,驱散心中的郁闷,舒缓疲惫的身躯。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尾联写诗人独处幽室,夜不能寐的情景。“不嫌淅沥惊尘耳”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珍视,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聊挹清泠洗病颜”则是对前面“不嫌”二字的解释与补充。诗人借助清凉的泉水清洗自己的病容,以期恢复健康,重振精神。而最后的“闲梦”两字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然状态。他不再为世事所累,不再为名利所困,只愿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的描绘和对诗人心境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