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回环石磴间,山光草色远相连。
坐中清景追唐迹,门外红尘接渭川。
落涧飞泉千丈玉,过墙修竹一梢烟。
画工谁绘当时巧,移得江南在眼前。
【注释】萧寺回环石磴间,山光草色远相连。
坐中清景追唐迹,门外红尘接渭川。
落涧飞泉千丈玉,过墙修竹一梢烟。
画工谁绘当时巧,移得江南在眼前。
【赏析】
首两句写萧寺的景色:回环石磴间,有山光草色。
“萧寺”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因寺内有萧后之墓,故称。这里以萧后的墓地作为背景,来表现寺庙周围山光水色之美。这两句诗用“回环”、“相连”等词来形容溪亭周围的山石和草木,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第三句写坐中清景,追唐迹,门前红尘接渭川。
诗人在萧寺中品茶赏景,感受着唐朝遗留下来的美好意境。他陶醉在这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仿佛置身于唐朝盛世之中。同时,他也感受到门外红尘滚滚、车马喧嚣,与唐朝时期相比,显得有些不同。诗人用“追唐迹”来表达他对唐朝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环境的感慨。
第四句写落涧飞泉千丈玉,过墙修竹一梢烟。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落涧的飞泉如千丈晶莹的玉珠,穿过竹林时留下的雾气袅袅升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现出来。这里的“玉”字用来形容飞泉清澈透明,晶莹剔透;“烟”字则形容飞泉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五句写画工谁绘当时巧,移得江南在眼前。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感受和思考。他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技巧,才能够将美好的景色真实地展现在画布上。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巧”字用来形容画工的高超技艺;“移得江南在眼前”则意味着通过艺术创作将江南美景带入了现实之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南的韵味和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萧寺周围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皇家园林的宏伟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