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诗中识焦坑,风味官焙可抗行。
钻馀权幸亦及我,十辈走前公试烹。
注释:
仇池:在甘肃省成县东南。这首诗是说,在仇池诗中我认出焦坑茶的味道,官焙(官府的茶焙)的风味可以抗行(与世相媲美)。钻余:指茶芽。权幸:指权势富贵的人。走前公试烹:指请公试饮。
赏析:
这是一首以茶事为背景,借咏茶而抒怀的诗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茶,后两句言志。
“仇池”是古地名,这里泛指陇南一带。“诗中识焦坑”,表明自己品茶有眼力,能够识别出名不见经传的焦坑茶。焦坑茶因产地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载:“焦坑山在秦州界,上多茶。”可见其地并不出名,但作者却能识出其味。这正说明他不仅品饮过各种茶,而且善于鉴别和品评。“风味官焙可抗行”,是说自己所品尝过的官焙茶的滋味,不亚于其它各地的茶,甚至可与天下名茶相比拟。官焙是唐代皇家专供皇室饮用的优质茶叶,品质当然很高,所以作者用“官焙”来比“抗行”。
“钻馀权幸亦及我”,意为权势之人也来索要这种好茶。“权幸”是指那些有权势、受宠幸的人,“钻馀”是说他们不惜花大价钱也要得到它。这里的“钻”字,原指钻入地下,这里用来比喻索取。“亦及我”,意思是他们也来索要。
“十辈走前公试烹”,是说他请公试饮时,十个人都来了。“走前公试烹”,是说请公试饮。“十辈”,形容人多。“走前”,即上前。“试烹”,这里是说试饮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他请公试饮时十个人都来了,争着上前试饮。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茶的好,又表现了诗人的豪爽和大方。
这首诗的大意就是:诗中提到仇池的焦坑茶,它的风味就像官焙茶一样,可以和天下名茶相媲美。权势之人也来索要这种好茶,我请他们试饮时,十个人都争着上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