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篇作者斗舂容,肯为明时叹不逢。
通塞任分蜗两角,唱酬应秃兔千锋。
光依日月从初载,名在蓬瀛第几重。
联辔盍归廊庙去,支离容我受三钟。
【注】楚材: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汪廷俊:名不详。大篇:指长诗,即《离骚》。斗舂容:斗室中受容。明时:指唐明皇。叹不逢:感叹不能遇到明皇那样的圣君。通塞任分蜗两角:蜗牛有两个头,比喻才能不同。唱酬:酬答唱和。应秃兔千锋:喻以笔为武器,文才如猛虎之威。光依日月从初载:指屈原作《离骚》的年代是楚怀王时期。蓬瀛:即蓬莱仙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第几重:指《离骚》在文学上的地位。联辔:指与作者同行。盍归:何不归来。廊庙:指朝廷。支离:形容身体衰弱,多病。容我:请让我。受三钟:指接受俸禄。
此诗为作者与汪廷俊唱和之作,首联写屈原遭遇不遇,颔联用两个典故说明自己有才能却未得到施展,颈联写自己的文学成就,尾联写自己愿回到朝廷任职。全诗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家效力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和韵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自己与汪廷俊唱和的诗,后四句写自己愿返回朝廷做官的愿望。全诗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家效力的心情。
“大篇作者斗舂容,肯为明时叹不逢。”大篇作者:指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斗舂容:斗室中受容。屈原虽遭流放、被贬,但始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其作品《离骚》成为千古绝唱。肯为明时:肯于此时。“肯”犹“何”。叹不逢:感叹不能遇到明君。“明时”指唐明皇,因唐玄宗曾召李白入宫供奉翰林而得此称。
“通塞任分蜗两角,唱酬应秃兔千锋。”通塞:犹言穷通,指命运如何。任分:任凭,任由。蜗牛有两个头,比喻才能不同。唱酬:酬唱,指彼此酬答唱和。应秃兔千锋:喻以笔为武器,文才如猛虎之威。“应”犹“犹”。“秃兔”比喻笔力强健,锋芒毕露。“千锋”比喻文章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光依日月从初载,名在蓬瀛第几重?”光依日月:犹言光焰依傍日月,喻指屈原的才华和声望。日月:《诗经·小雅·正月》云:“日月光于东方,旦复旦兮。”蓬瀛:传说中的仙境,借指朝廷或官场。
“联辔盍归廊庙去,支离容我受三钟。”联辔:马套在一起,表示结伴而行。“盍”同“合”,何不。廊庙:指朝廷。支离:形容身体衰弱,多病的样子。容我:请给我。“受三钟”即“受禄”的意思,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叫采邑,采邑的收入叫作“禄”,此处指俸禄。
这首诗为七律,押平声韵,每两句一韵,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