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广泽,和气日夜旋。
微澜生曲沼,积翠被层峦。
细草蔼近甸,时禽响郊园。
整巾步庭下,申舒委馀暄。
万物各有时,而余复何言。
燋谷忘牙事,深居寄考槃。
结交乏二中,徵心迂七还。
聊持瞬息念,一究空有源。
狂闹等瓶中,何须计悲欢。

这首诗以春雨后的庭院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首句“春晴散步庭下”,直接点明了季节和地点,为全诗的开篇定下了基调。春雨过后,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第二句“东风吹广泽,和气日夜旋”,描绘了春风拂过大地的景象。春风和煦、温暖,仿佛有股力量在空中旋转,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和气”一词,既指自然界的和谐之气,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第三句“微澜生曲沼,积翠被层峦”,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微风拂过水面,激起涟漪;青翠的树木覆盖在山峦之上,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微澜”和“积翠”都是形容自然景色的词语,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四句“细草蔼近甸,时禽响郊园”,描写了春天的田野景象。细嫩的草地覆盖在田畴之中,偶尔传来鸟儿的鸣叫声,为乡村增添了几分生气。这里的“细草”、“蔼”等词汇,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风光。

第五句“整巾步庭下,申舒委馀暄”,描述了诗人在庭院中漫步的情景。他整理好衣帽,缓缓走下台阶,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里的“整巾”和“申舒”等词汇,都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第六句“万物各有时,而余复何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万物都有其生长的季节,而我又能说些什么呢?这里的“万物”和“余”都是诗人自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

第七句“燋谷忘牙事,深居寄考槃”,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面对繁忙的世事,他选择静心修炼,追求内心的平静。这里的“燋谷”、“忘牙事”等词汇,都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八句“结交乏二中,徵心迂七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识到,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表面的交往,而在于内心的相通。这里的“二中”和“七还”都是抽象的概念,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虚伪和功利。

最后一句“聊持瞬息念,一究空有源”,总结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把握眼前的瞬间,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瞬息念”和“空有源”都是佛教哲学用语,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同时,诗中的比喻、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