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谁往还,终日掩柴关。
壁观少林寺,门风先洞山。
道场随处是,心地本来闲。
指我常河水,都忘鬓发斑。

诗句解释:

  1. 贻辰长老 -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个对禅宗修行感兴趣的人,称呼他为“贻辰长老”可能是为了表示尊敬。
  2. 同流谁往还 - “同流”意味着追求相同的目标或理念,“谁往还”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这一句表明作者正在寻找或已经找到了与自己理念相符的朋友或追随者。
  3. 终日掩柴关 - 描述一个人整天忙于某件事情,这里可能是指修行、学习或其他活动。这里的“柴关”可能是比喻性的表达,暗示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或修行状态。
  4. 壁观少林寺 - “壁观”可能意味着站在高处或墙上观看,这给人一种俯瞰或从高处观察的感觉。“少林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约70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西麓五乳峰下。
  5. 门风先洞山 - “门风”可能指的是门派的风格或传统。“洞山”是禅宗的一个著名流派,以洞山良价禅师为代表,他的禅法注重实践,强调直接体验佛法。这一句话可能是在提到自己的修行风格受到了某种禅宗流派的影响。
  6. 道场随处是 - “道场”通常指的是修行和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在任何地方都能修行或讲经说法。“随处是”强调了修行的普遍性和随意性。
  7. 心地本来闲 - “心地”通常指的是内心世界或精神状态。“本来闲”可能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没有外界的干扰或烦恼。这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态。
  8. 指我常河水 - “指我”可能指的是诗人本人或者他的诗歌。“常河”可能是指永恒的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逝或时间的无痕。这句话可能是在用河水的永恒来比喻自己诗歌的主题或情感的持久不变。
  9. 都忘鬓发斑 - “鬓发斑”形容人的发白,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岁月的流逝或人生的衰老。而“都忘”则表达了一种遗忘或超越的状态,可能是对过去的记忆或经历的一种超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隐居生活的画面,展现了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修行过程的内心反思,传达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思想。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禅宗文化的色彩。通过对每一句的解读,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禅宗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