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波浪涵秋空,风烟萧索愁溶溶。
棹扁舟兮长迈,当年则有越相之范公。
乌喙不仁固可恨,文种踟蹰亦已庸。
功大不赏威震主,不去必诛今古同。
周霍中曾殆如线,黥韩竟不保其终。
谁能持此沧浪曲,寄入三湘棹唱中。

【译文】

五湖的波涛包容着秋天的天空,风烟萧索使人愁肠百结。

船头划桨啊,要远行千里,当年的范蠡有越国的相国之才。

乌喙鸟的嘴是黑色的,它的本性是不仁的,这是可恨的;文种因犹豫而未能成就大业,这也是可悲的。

功大却不能得到奖赏,威震君主却不得善终,这是古往今来的教训。

周勃、霍光、张良等人都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后都不免一死;韩信、黥布最终也难保自己。

谁能持此沧浪曲,寄入三湘棹唱中。

【注释】

沧浪曲:即《沧浪之歌》。

五湖:太湖。春秋时吴国大夫范蠡曾泛舟于五湖之上。

长迈:长远地行进。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隐居于江湖。

范蠡:春秋末年楚国人,字少伯,原为楚相,辅佐楚国灭亡吴国后,退隐于江湖,改名鸱夷子皮,号鸱夷子,以经商致富。

范蠡、文种:均指春秋时越国名臣。

乌喙:黑色嘴巴,这里比喻不仁者。

文种:春秋越国大夫范蠡之友,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自恃有功,被勾践所杀。

周霍:指西汉初年的两位重臣周勃和霍光。周勃辅佐刘邦起兵反秦,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被杀;霍光辅政,使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他与桑弘羊合谋打击外戚势力,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两人都是权倾朝野,最后都被诛。

张良:西汉开国元勋,佐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定都关中。后来被封留侯。

黥(qíng)布:汉初诸侯王国黥布的部将。后背叛刘邦,自立为王。后被刘邦派兵击败,并被赐姓刘,成为汉朝宗室成员。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写秋空的辽阔,五湖水色的澄清,风烟的凄惨。诗人用“涵秋空”三字写出了秋天天空的明净澄澈,用“风烟”二字写出了秋天风烟的迷蒙苍茫,从而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这种气氛在全诗中反复出现,如第三句“棹扁舟兮长迈”,第四句“文种踟蹰亦已庸”,第五句“功大不赏威震主”,第六句“不去必诛今古同”,第七句“周霍中曾殆如线”,第八句“黥韩竟不保其终”。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

从结构上分析,这四句是并列的关系。前四句主要写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对时世的看法;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范蠡、文种、周勃、霍光、张良、黥布等历史人物的评说和评论。这种写法在唐诗中是很少见的,它把议论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诗歌的思想性更为突出。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唐代文人常用的题材,诗人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忆来抒发自己某种情感和思想。作者通过描写范蠡、文种的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贤能之士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