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注释】: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为寒食。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注释:
寒食时因风俗习惯,人们不设酒肉招待客人,故诗人说“地僻人稀到”。燕子还未飞过屋檐,说明天气尚暖,故诗人说“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注释:
诗人说“清愁”,是因为诗人心情忧郁,无法排解,所以没有心情饮酒作诗了。而“寒食”时节的雨风较多,所以诗人的心情更加抑郁了。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注释:
诗人的名字“孟浩然”,与农具有关。因为他是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家乡有产桑麻,他小时候就经常帮助父亲种田,所以“名字因农具”。“钓蓑”即钓鱼用的大竹筒,诗人一生喜欢钓鱼、饮酒,所以“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注释: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然现在这个季节已由春转夏,但是诗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做好本职工作,过好每一天即可。这是对人生的一种乐观态度。
【赏析】:
此诗写寒食节的景色及作者的感受。开头四句点明时季:“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这两句既写了环境,又写出了时间。“地僻人稀到”,“到”字用得很活,突出了寒食节人们不设酒肉招待客人的特点;“檐虚燕未过”,则说明了天气尚暖,燕子尚未飞来。“清”和“寒”相对,“诗酒”二字,道出了此时心境。“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表明自己的身份。“名字”和“襟怀”都与农事相关。“钓蓑”是做钓鱼用的竹筒,“襟怀”指胸襟志向,这里指诗人的胸怀志趣。这两句诗把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写得很有情趣。“莫惊时节换”,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说出自己的感受。“安分看如何”,诗人用平淡的语调表达自己的观点。“安分”就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受拘束,不图名利。“如何”是疑问词,表示反诘的语气,也是自问自答。全诗言简意丰,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