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乐游观,几欲遍区宇。
足力有限量,胜处空默数。
馀杭旧名邑,相距才步武。
苏翁绿野咏,方册每欣睹。
朅来始经行,解担日蹉午。
招提略憩倦,炉熏散云缕。
上人别累年,省识但能祖。
应怜忧患迹,官路还踽踽。
将勤设瓜果,就荫指栅楰。
少焉汤浴罢,作意访奇古。
相从到邻寺,儒宫换堂庑。
揆昔列钟鱼,俄此登簋簠。
万法迭成坏,纷纷竞谁主。
旋陟陂上亭,倾摧几风雨。
老柳不复见,危阑试凭俯。
青山幸萦绕,宁暇问秦禹。
水流天接处,桑塍间蔬圃。
种莲止坳塘,炊烟莽村聚。
咨嗟杂慰快,拟去还眷怃。
一笑诗已成,驰奔遽忘苦。
宿馀杭普救兰若同讷义二僧访法喜寺寻登绿野亭
平生乐游观,几欲遍区宇。
足力有限量,胜处空默数。
馀杭旧名邑,相距才步武。
苏翁绿野咏,方册每欣睹。
朅来始经行,解担日蹉午。
招提略憩倦,炉熏散云缕。
上人别累年,省识但能祖。
应怜忧患迹,官路还踽踽。
将勤设瓜果,就荫指栅楰。
少焉汤浴罢,作意访奇古。
相从到邻寺,儒宫换堂庑。
揆昔列钟鱼,俄此登簋簠。
万法迭成坏,纷纷竞谁主。
旋陟陂上亭,倾摧几风雨。
老柳不复见,危阑试凭俯。
青山幸萦绕,宁暇问秦禹。
水流天接处,桑塍间蔬圃。
种莲止坳塘,炊烟莽村聚。
咨嗟杂慰快,拟去还眷怃。
一笑诗已成,驰奔遽忘苦。
【注释】①“平生乐”句:平生喜欢游览观赏。②“几欲遍”句:想要把天下所有美景都看遍。③“馀杭”句:余杭是杭州的旧称,相距不远。④“苏翁”句:苏轼曾写《书黄鲁直壁》一诗,其中有“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⑤“朅来”句:我来此已是一年了。⑥“招提”句:招提,指寺庙,略憩,稍稍休息一会。⑦“上人”句:指法喜寺的和尚,他们已分别多年。⑧“应怜”句:我应当怜惜自己忧患奔波的足迹。⑨“将勤”句:准备拿些水果招待客人,在树荫下休息一下。⑩“少焉”句:不久太阳落山了。⑪“儒宫”句:到了附近的寺庙里参观学习。⑫“揆昔”句:回想过去曾经听到钟声鱼跃的声音。(⑬)“旋陟”句:忽然登上了陂上的亭子。⑭“倾摧”句:顷刻之间便遭受风雨的摧残。⑮“老柳”句:老柳树已不再存在了。⑯“危阑”句:站在高处栏杆上俯视。⑰“青山”句:青山环护着村落。⑱“水流”句:水从天上流下来的地方流过。⑲“桑塍”句:桑树和麦田交错地种植在一起。⑳“种莲”句:在低洼的水塘里种上了莲花。㉑“锄烟”句:在村中聚集的人中炊烟升起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基(号眉山),于元至正五年(1345)所作,当时他路过馀杭(今浙江杭州)。诗以叙述游览为主,抒发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联:“平生乐游观,几欲遍区宇。”诗人说平生最喜爱游赏,几乎想把全天下名胜之地都游尽。这里表达了他对游历四方、欣赏名山大川的渴望之情。
颔联:“足力有限量,胜处空默数。”诗人感慨自己的游兴虽高,却因为身体的限制而无法遍游天下名胜。这两句表现了他因身体原因无法畅游四方的遗憾之情。
颈联:“馀杭旧名邑,相距才步武。苏翁绿野咏,方册每欣睹。”诗人提到自己曾在馀杭游玩过,而且那里的风景也如苏东坡在《书黄鲁直壁》中所描述的一样美丽动人。这几句表达了他在馀杭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风光的怀念之情。
颔联:“解担日蹉午,招提略憩倦。炉熏散云缕。”诗人说在游览过程中,有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感到有些疲倦,于是在寺庙里稍作停留并点燃了炉中的香来驱赶疲劳和蚊虫。这两句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生活情景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尾联:“老柳不复见,危阑试凭俯。”诗人感叹曾经看到过的老柳树已经不复存在了,只能站在高高的栏杆上俯瞰四周风景。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和对当前景象的无奈感伤。
整首诗以叙述游览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无奈来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沧桑感和对现实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