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昆崙未晓霞,霞边何处着瑶花。
初邻扁字光穿室,花外何时我小车。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把握诗歌的意象,最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本题要求“用韵吴初邻”,注意“初邻”是作者自注,所以要注意理解其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作答。
译文:
沆瀣与昆仑山未晓时分的霞光相辉映。
霞光之中何处才能找到那瑶花呢?
我初到邻居家时,扁字匾上的光芒穿室而过,
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我的小车呢?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联写天象:“沆瀣”“昆崙”“霞”等自然景物的交融;“未晓”写出时间之早,为下文做铺垫;“霞”点出地点在山上,突出了山高云薄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颔联写诗人居住环境:“扁字”照应前文的“初邻”,表现了诗人初到邻居家的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尾联写自己的愿望:“何时”表明时间的迫切,希望早日见到小车。整首诗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邻居家的向往之情。
【答案】
示例一:首句写皓月当空,清辉洒向山巅、树梢,照亮了整个山头。“沆瀣”二字既写出了月色皎洁,又点出了这是夜半时分,进一步渲染出山间的寂静。第二句写山间云霞,以景衬情。“昆崙”一词,不仅写出了山之高大,也写出了山之神秘。第三句写自己居住的环境。“光穿室”写出光线的充足,“扁字”照应前文“初邻”,表现了诗人初到邻居家时的兴奋和期待的心情。第四句写自己的愿望。“何时”表明时间的迫切,希望早日见到小车。全诗从月色、山景、居所写到愿望,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示例二:首联写天象:“沆瀣”“昆崙”“霞”等自然景物的交融;“未晓”写出时间之早,为下文做铺垫;“霞”点出地点在山上,突出了山高云薄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颔联写诗人居住环境:“扁字”照应前文的“初邻”,表现了诗人初到邻居家的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尾联写自己的愿望:“何时”表明时间的迫切,希望早日见到小车。全诗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邻居家的向往之情。
示例三:首句写天象:“沆瀣”“昆崙”“霞”等自然景物的交融;“未晓”写出时间之早,为下文做铺垫;“霞”点出地点在山上,突出了山高云薄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颔联写诗人居住环境:“扁字”照应前文的“初邻”,表现了诗人初到邻居家的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尾联写自己的愿望:“何时”表明时间的迫切,希望早日见到小车。全诗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邻居家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