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捧诏出樊笼,抖擞征衣趁晓风。
一笑相逢仪舌在,明朝秋意满芙蓉。
【注释】
何:一作“荷”。
仪舌:指徐君的口才。
芙蓉:荷花,这里指秋日的莲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秋风萧瑟的秋夜,与朋友话别,勉励朋友以高超的才艺为国效力,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感情真挚动人。
起句“英雄捧诏出樊笼”,是说徐君有才能而受重用。“英雄”二字,既表明徐君的身份地位,又暗示他胸怀大志。“奉诏出樊笼”,即指奉命出使。“樊笼”,喻樊篱,比喻牢笼,这里指官场。诗人用“捧诏出樊笼”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开京城的惋惜之情。
颔联紧承首句,写友人离别的情景。“抖擞征衣趁晓风”,是写友人临行时抖落身上的征尘,趁着清晨的凉爽天气,整装待发。“抖擞”,“抖”,是抖落、拂去的意思;“擞”,是掸去、抖擞精神的意思。“抖”字和“趁”字,都表现了徐君的急切心情。“晓风”点明时间是在早晨。“征衣”,即出征的衣服,借指旅途中的行囊、行李等物。“趁”字,也表现了徐君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徐君收拾好行囊,趁着清晨的微风,抖落身上征尘,准备踏上征途。
颈联写两人的相别场面。“一笑相逢仪舌在”,是说徐君与诗人在相别之际,相互一笑,彼此的言辞还在耳边回响。“仪舌”,指徐君能言善辩的口才。“仪”是形容其风度仪表,意即举止文雅。“仪舌”,犹言风度。“仪舌在”,意思是说,徐君离去之后,他的风度依然留在诗人心中。这两句诗意在于表现徐君离去后仍让人感到如见其人。“明朝秋意满芙蓉”,是说明天秋天的时候,当荷花盛开的时候,我还会见到你,那时我们相见,将满怀秋意。这两句诗意在于表现徐君离去后,诗人还时刻惦记着要与徐君重逢。
尾联写秋日别离的情景。秋色渐浓的晚秋季节,诗人在送别的夜晚,与徐君话别。“秋意满芙蓉”,是说秋天的夜色中,池塘边的莲花瓣儿像一片片红云似的盛开着,满池塘都充满了秋意。这句诗写景,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意。诗人以秋意满芙蓉来衬托徐君将要远行的悲凉,也寄托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同行的无限惆怅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