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奇葩泼眼明,两川风物寄争新。
十家京洛供长日,万朵东秦照暮春。
谛视尚疑倾国女,醉吟犹付谪仙人。
定知不是无情物,为有真香暗度频。

【注释】

李良:唐代诗人,字长吉。牡丹:落叶灌木,喜温暖向阳,花大色艳,富丽堂皇,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长句”:指长篇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译文】

一见牡丹鲜艳夺目,就感到它像两川的风光一样新奇。

十家京洛供长日之用,万朵东秦映照着暮春时节。

仔细端详还疑它是倾国倾城的美女,醉心吟咏还把它比作飘逸不凡的仙人。

定知这牡丹不是无情之物,因为它那真香是暗中传情啊。

【赏析】

《李良宠示牡丹长句谨赋三首》,是作者在唐宪宗时所作,因当时皇帝喜欢牡丹,故有题中之意。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牡丹的形美,后两句写牡丹的神美。

开头二句“一见奇葩泼眼明,两川风物寄争新”,起笔便将读者的视线引到了眼前这盆盛开的牡丹上:只见它一朵接一朵地开,红艳艳、亮堂堂的,犹如一道道闪光的长河,把人的眼珠子都照得通红了。这真是“泼眼”的奇观!“两川”是指四川,这里说这盆牡丹把四川的风物也给比下去了:因为四川一带向来以山青水秀而闻名于世,而这盆牡丹却能把这里的山水之美给比下去,这就说明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

第三、四两句“十家京洛供长日之用,万朵东秦照暮春”,则从牡丹的神美着眼。“京洛”,即京城洛阳;“东秦”,就是陕西的秦州。洛阳和秦州都是当时的著名城市。这两句的意思是:十户人家靠养牡丹度日(因为牡丹开花时间长),万株牡丹在暮春时节照耀着大地。这两句既写牡丹的盛况,又写出了人们对它的爱戴。

最后两句“谛视尚疑倾国女,醉吟犹付谪仙人”。这是对前面所写的形美与神美的高度概括。“谛视”,即仔细看;“谪仙人”,即李白自称。这两句是说:仔细端详牡丹仍怀疑它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因为牡丹花大如盘,色泽艳丽);醉心吟咏,还把它比作了飘逸不凡的仙人。这两句既赞美了牡丹的花容月貌,又赞扬了它高超的技艺。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牡丹的形美,后两句写牡丹的神美,前后相映成趣,十分动人。特别是结尾两句,把牡丹人格化了,既赞美了牡丹的美艳,又表现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语言优美,意境优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