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最佳处,有泉生石傍。
虚明秋后月,清冷雪前霜。
鳗井真牛后,龙湫可雁行。
濯缨仍漱齿,政尔不能忘。
【注释】
石井:即“石井泉”。
鳝:蚯蚓。
鳗(yǎn):一种水生动物。
牛后:指泉水涌出的地方,像牛的背部一样高起。
龙湫(qióng jiū):高山深涧的水,清澈见底,有龙潜藏其中。
濯(zhuó):洗。
漱(shú):漱口。
政尔:如此、这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题咏石井泉的五言古诗。此诗写景清丽淡雅,情韵幽深,以自然之景喻人之情,寄寓诗人自己超脱世俗的高洁志趣。
首联“山右最佳处,有泉生石傍”,写石井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山右”指的是山西地区,这里指的是山西境内的恒山一带,是古代帝王祭祀时所到之处。“最佳处”表明此地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有泉生石傍”,表明石井泉就在恒山上。
颔联“虚明秋后月,清冷雪前霜”,通过对比来描绘石井泉的美景。“虚明”和“清冷”都是形容泉水清澈透明。“秋后月”和“雪前霜”都是形容季节,暗示此时正是秋天和冬天之间,天气寒冷,但泉水依然清澈透明。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石井泉的美丽景色,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颈联“鳗井真牛后,龙湫可雁行”,进一步描绘石井泉的特点。“鳗井”是指泉水涌出的地方,如同一条大蚯蚓一样蜿蜒曲折。“龙湫”是指高山上的深潭,如同一条巨龙在水中遨游。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来描绘泉水的特性和形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濯缨仍漱齿,政尔不能忘”,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濯缨”是指洗帽子,象征着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漱齿”则是指漱口,象征着诗人想要洗净心中的杂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高尚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石井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