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春深好,春深泮水家。
不妨频折角,宁复误随车。
已见倾三峡,行看判五花。
日边催觐速,芝检紫泥斜。

奉和赵大本教授何处春深好二首其一

何处春深好,春深泮水家。

不妨频折角,宁复误随车。

已见倾三峡,行看判五花。

日边催觐速,芝检紫泥斜。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何处春深好?春深泮水家。

不妨频折角,宁复误随车。

已见倾三峡,行看判五花。

日边催觐速,芝检紫泥斜。

赏析:此篇是诗人应门下宾客之请,奉和《何人春深好》的一首,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开头两句“何处春深好?春深泮水家。”以反诘句式开篇,点出“何处春深好”。这里所说的“春深”是指春天景色之美,而“泮水家”,则是说春天的美景就在家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天的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美好之处。

接下来两句“不妨频折角,宁复误随车。”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丽无处不在,无需刻意寻找。这里的“频折角”指的是欣赏风景时不断变换角度,以便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春天的美丽;而“随车”则是指在车上随处看到春天的美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后四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已见倾三峡,行看判五花。”诗人先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只见那江水已经倒映着春天的美景(倾三峡),行船中的人看着眼前五颜六色的山花,就知道这是春天到来的季节。这里通过“倾三峡”和“判五花”两个意象的运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江水的波光粼粼和山花的绚丽多彩,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画面之中。

最后两句“日边催觐速,芝检紫泥斜。”则以皇帝召见为结尾,表示自己时刻准备着为朝廷效力。这里使用了“日边”一词,既指皇帝所在之地,又暗含了皇帝的圣明和威严。同时,“芝检紫泥斜”则暗示了诗人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和作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皇帝召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春天美丽景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