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为孝子,王尊未能非。
管仲有老母,鲍叔独能知。
同途不同行,亦各有所思。
今或有斯人,执鞭吾不辞。
诗句解析:
- 管仲有老母 - 描述了管仲,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有孝顺的老母亲。
- 王阳为孝子 - 描述了王阳,同样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人,以孝道著称。
- 王尊未能非 - 这里的“非”可能意味着责备或批评。王尊可能是对王阳的行为表示不满,但并未采取过激的行动。
- 管仲有老母,鲍叔独能知 - 这句话强调了鲍叔的理解和同情,他能够理解管仲的孝顺之心。
- 同途不同行,亦各有所思 - 这里用“同途不同行”比喻不同的人在同一条道路上有不同的追求和思考,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 今或有斯人,执鞭吾不辞 - 这是整首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愿意为这样的人(可能是王阳)服务的决心。
译文:
管仲有一位年迈的母亲,王阳是一个尽孝的儿子。尽管王尊可能曾对王阳的某些行为表示不满,但他还是能理解并尊重他的孝心。他们都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但他们的思考却各不相同。今天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我正在驾车,我也绝不拒绝为他服务。
关键词注释:
- 管仲: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以其政治手腕和改革措施闻名。
- 老母:指管仲的母亲,象征着亲情与责任。
- 王阳:春秋时期的贤人,以孝道著称。
- 孝子:指王阳,表明他对母亲的孝顺。
- 鲍叔:可能是指管仲的朋友或支持者,他能够理解并支持管仲的选择。
- 同途不同行:比喻虽然走在同一条道路,但每个人的目标和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
- 执鞭: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驾驭马车。这里比喻为王阳服务的荣幸和职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几个人物的不同特质和品质,展示了人性中善良和智慧的一面。通过对管仲、王阳等人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忠诚、孝顺和智慧等价值观。同时,诗中的”同途不同行”和”执鞭吾不辞”也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多样性和个体选择的重要性。整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人性美好品质的佳作。